公元1330年,即元末明初之際,在平江路長洲縣,即是現今的江蘇蘇州。大癡道人黃公望夜觀星象,發現東方突現紫色祥霞一片,遂卜卦占算,得知此乃財神轉世的前兆。雖知得道之人不喜銅臭,但是適逢亂世,恰再深加推演,卦象表明祥霞乃其友人沈祐之所處。顧不得再驚憂,急忙帶上道童動身前往沈祐住處。。。亂世多餓殍,世人皆逐利。黃公望沿路所見,不是走難的災民就是餓死的慘死的徙弱。沿路不乏哀喊求救之聲。雖有慈悲之心,卻無回天之力。沉吟過後,加速趕到了沈祐家。兩個時辰後,大癡道人來到了沈祐的家門前。一般的富足人家有喜事都是大張鑼鼓,單窮人家就算添喜了也是一切從簡。道人多善於觀察,門前的黃公望稍稍駐足細聽了一下,再嗅了一嗅,微弱的哭啼聲和薑醋味還是給了他提示,他知道沒有白來了!輕輕的敲了敲門,屋裏傳來了好友沈祐的應答。片刻,久未見麵的沈祐見到好友遠道而來,連忙的請進了屋子。黃公望也是直來直去的得道之人,稍作問候便言明來意說:“沈兄也深知現今世道,禍福之說雖是命數,也是天意。黃某連夜趕來,特告知沈兄此乃關乎世道福澤,乃至日後朝代的更迭取舍。"沈祐聞言大驚,忙問:“賢弟何出此言?"“吾昨晚夜觀天象,得知東方將財神降生,祥霞福降,遂起卦問卜,洞悉天機,知其落戶在一沈姓人家,雖知沈姓乃大姓,但吾還是第一時間給大哥你再起一卦,果不其然,財神正是落戶在大哥你家,於是急忙帶上道童趕來,禮數不周望大哥見諒!”黃公望如是回答。沈祐聞言後雖麵露喜色,但轉瞬間就來回踱步躊躇...幾度轉身,對著黃公望問:“亂世懷金,猶豫羊入狼窟,豈能自保...”黃公望聞言,也露出了憂色,遂從道服中拿出龜甲,問清轉世財神的生辰八字,立刻演了一卦。卦中顯示為三駁純陽卦,卦義大致講福大於禍,禍藏於福。純陽指此人命中帶剛,日後需以三帶命,三緘其口,切忌功高蓋主。。。卦象一出黃公望頓時眉頭再皺。遂立刻研墨提筆,寫下:三分天下事,功名自有分,萬事皆有果,切莫念皇恩...落墨前,黃公望再問沈祐:“未知沈兄提令郎改了名與否?”“沈進”沈祐如是答道。黃公望聞言沒有再問,接著說:“日後令郎名中要帶個三字,為保平安需遠離皇城。他日家道興旺需廣施恩澤惠及萬民,便不枉貧道遠道而來。你我弟兄之情,貧道已然泄露天意,但顧及萬民,貧道的小小犧牲何足掛齒。”沈祐聞言大喜拉著黃公望留著吃飯,黃公望一笑而過,拱拱手,行了個大禮,帶著小道童飄然離開了...世間朝代更迭猶如長江之江水,來得凶,人力不可阻擋,退得快,時間也不能倒退。禍福跟貧富在現今無一固定的說法,所謂的道法亦無常型和定式。世人之所以多為凡人,無非世人做的和想的都是凡人的想法和做事風格,所以世人就是凡人,凡人就離不開生老病死和七情六欲。包括連巨富沈萬三也不例外。其實禍福本無門,唯人自召之。話說沈萬三的發跡史有太多太多的傳奇色彩或者說神話色彩了。最最出名的就數聚寶盆一說。傳說沈萬三為人熱心善良,某天路過集市,看見有人拿著幾百隻青蛙準備殺害叫賣,沈萬三不忍幾百隻青蛙被殺,於是就用錢把幾百隻青蛙全部買了下來,放在池塘裏麵,讓他們可以悠遊自在的生活。有一天,沈萬三經過池塘邊,看見一大堆青蛙圍著圓圈,站在一個瓦盆上麵,呱呱地叫著,好像在說:‘沈萬三啊沈萬三,瓦盆請你帶回家!’於是沈萬三就把瓦盆帶了回家,當做洗手的用具。又一次他用瓦盆洗手的時候,戴在手中的戒指,掉落到瓦盆裏,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發覺,就去瓦盆裏找戒指。這個時候沈萬三發現,眼前的瓦盆慢慢的堆滿了和他不丟了的一模一樣的戒指,沈萬三非常驚奇,就用金子和銀子往盆裏一放。第二天早上,早早起來的沈萬三發現盆子堆滿了金銀!原來這個瓦盆就是所謂的聚寶盆!沒過多久人們就傳出了各種沈萬三暴富的消息,那些都是後話了...其實沈萬三的發家史,對於聚寶盆一說,用現今的唯物角度是完全是虛構的,但是道家的看法卻不排除也不讚成。畢竟不勞而獲,所以像這種聚寶盆的物品是不能多取的,就是向陰間借財物,雖然在陽間可以使用,但是借多了需要以靈氣來償還,沒靈氣就扣陽壽,直到二者皆殤時就是陰兵索命之時。所以古時也有道人對沈萬三的褒貶不一,其一就是說沈萬三雖然慈善,他周濟百姓犒勞軍隊,但是他的無度索取,導致了陰陽的失衡,有他的無度支助雙方隨便一方缺金銀就向他索要,他也不能拒絕,往往本來打五年的仗,有他資助變了打10年或者更多,因為他而死了人也變相的多了。。。《明史》中的大腳馬皇後曾經在傳記裏這樣說過沈萬三:大意就是說吳興的巨富沈萬三,出資修建了南京城,又犒勞了進城的軍隊,大有籠絡人心的舉動。朱元璋聞言大怒:膽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是亂民,該殺!”馬皇後進諫說:“你老婆我隻知道法律這個東西是用來殺不法之徒,絕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定會降災禍給他,陛下何必再誅殺他呢?"朱元璋聞言之後怒氣稍減,饒過了沈萬三,將其流放到了雲南...這也證明了黃公望幾十年前的那段話...這也是後話了。被流放到了雲南的沈萬三,終於體會到了之前老爸臨死前的話語,老淚就不禁流了出來,自此後沈萬三性情大變,不禁散盡家財,廣施恩澤,且在自己臨終時告誡子孫一定不能重蹈自己的覆轍。一定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絕對不要功高蓋主。並囑咐子孫在雲南定居,在自己死後把骨灰撒向大海。。。(新手第一次寫書,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不求好評,但求抒發一下自己的經商經驗來聊表感觸,希望大家以後多多的點評,有不足之處會及時改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