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做了主人是決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他擺的架子,恐怕要比主人還十足,還可笑。

-----------------------------魯 我真的說過這句話 迅 《二心集》

在大明南京城,那座巍峨壯觀的應天府皇宮內,金碧輝煌的大殿上,朱元璋端坐於龍椅之上,龍袍加身,威儀四方。

他的目光掃過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湧動著對漢唐盛世的無限向往。

“朕思漢唐之世,衣冠華美,禮儀之邦,何其輝煌!”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追憶與憧憬,“今我大明初立,百廢待興,然文化之根,不可斷絕。朕意恢複漢唐衣冠,以彰我華夏文明之悠久與燦爛。”

話音剛落,群臣之中立即響起了一片讚同之聲。李善長,這位開國功臣,率先站了出來,拱手作揖道:“陛下高瞻遠矚,恢複漢唐衣冠,實乃順應民心,光複華夏之大業。臣等定當全力以赴,以助陛下成此偉業。”

胡惟庸緊隨其後,一臉諂媚卻又不失真誠地說道:“陛下此舉,必將流芳百世,為後世子孫所敬仰。臣等定當謹遵聖意,嚴格執行。”

宋濂,這位學識淵博的儒臣,則是以更加深沉的語調說道:“陛下恢複漢唐衣冠,真是千古功績!”

群臣的誇讚如同潮水般湧來,讓朱元璋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微微點頭,繼續說道:“既如此,朕便下旨恢複唐朝的衣冠製度。然恢複並非簡單之複製,需在繼承中創新,以符合我大明之國情與民情。”

隨即,朱元璋對服飾的麵料、樣式、尺寸、顏色等方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麵料需精選上乘,既體現皇家氣派,又兼顧百姓之需;樣式上,既要古樸典雅,又不失創新之意;尺寸上,則需嚴格把控,確保穿著得體;至於顏色,更是重中之重,金黃為皇家專屬,其餘色彩則依官職大小、身份尊卑而定,以明貴賤之別,服飾有等。”

“陛下聖明!”群臣再次齊聲高呼,對朱元璋的決策表示了絕對的擁護與支持。

就這樣,在群臣的熱烈響應下,朱元璋正式下旨恢複唐朝的衣冠製度,並著手進行了一係列詳盡的規劃與製定。

一時間,南京城內,從皇宮到市井,從官員到百姓,無不議論紛紛,對即將實施的服飾新規充滿期待與好奇。

“聽說了嗎?新的服飾製度就要實行了,咱們這些平民百姓,以後穿衣也得講究起來呢!”一位老者在茶館裏,邊品茶邊對鄰座說道。

“是啊,聽說連顏色的深淺都有講究,咱們可不能穿錯了,免得惹禍上身。”旁邊一位年輕人點頭附和,眼中閃爍著對新規的好奇與敬畏。

而在皇宮深處,宮女們正忙碌地為皇後和嬪妃們量體裁衣,她們手中的針線在綢緞間穿梭,每一針每一線都蘊含著對皇權的敬畏與對美的追求。

“這金線繡的鳳凰,真是栩栩如生,不愧是皇家氣派。”一位年長的宮女讚歎道。

“是啊,咱們雖隻是宮女,但能為皇後娘娘製衣,也是莫大的榮幸。”另一位宮女笑著回應,眼中閃爍著對這份工作的自豪與珍惜。

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

..........................................................

“哎,老張,你這靴子哪兒來的?瞧著挺氣派嘛!”老李在一家茶館門口,瞅著老張腳上那雙嶄新的皮靴,眼裏閃過一絲羨慕,卻又夾雜著幾分不安。

老張嘿嘿一笑,故作神秘地說:“嘿,別提了,這是我從城外親戚那偷偷換來的,說是能顯擺顯擺。哪成想,這城裏規矩多如牛毛,差點兒沒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你呀,真是膽大包天!聽說聖上下了旨,平民百姓不得穿靴,違者重罰不貸。你就不怕哪天被官府抓了去?”老李壓低聲音,眉頭緊鎖,一臉擔憂。

老張聞言,臉色一白,手中的茶杯差點沒拿穩:“真的假的?我就圖個新鮮,哪知道這麼多彎彎繞繞。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一隊巡邏的士兵恰好經過,領頭的軍官目光如炬,掃視著過往行人。他的目光在老張的靴子上停留了片刻,隨即皺了皺眉,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

“這位兄台,請留步。”軍官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老張心裏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妙,隻能硬著頭皮轉過身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官爺,有何貴幹?”

“你可知曉,我大明有令,平民百姓不得穿靴?你這是公然違抗皇命,可知罪?”軍官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