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零六年二月十二日,弓馬子弟所正式成立。
樞密院頒布條文:為了整軍備戰,重開弓馬子弟所,廣招學員,凡是宋朝子民,不問出身,皆可報名參加。
弓馬子弟所建在東京城的西北角,有一個叫做雲津的小城,是一個穀地,旁邊就是大宋臨時的養馬場牧龍坊。
在雲津的弓馬子弟所,種師中負責管理全部事務。
李蘷負責醫科事務,曹評是他的助理,二人全權負責醫科的招生,並且從太學請來了授課老師,從醫科畢業的都是戰地醫生,原計劃醫科隻是招收男學員,在趙桓的建議下,也開始招收女學員。醫科的醫生和護理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醫學能力外,盡可能的攻破一些疑難雜症。
姚平仲、楊誌、林衝和折可求四人負責弓馬子弟所的日常訓練,姚平仲負責文韜武略,戰陣,地形等排兵布陣教學,主要對象是中下層將官們;楊誌負責步戰訓練,以及刺探軍情等;林衝主要負責騎兵的槍弓棍棒訓練;折可求負責攻堅訓練和叢林作戰等。高士英、高士傑和折可存負責資源整理歸類等後勤工作。
負責工部員外郎林青擔任禦前軍器所都監,組織了一批工匠,專門研究和打造兵器,新型戰刀棹刀就是由他負責的。
還有大宋的水師戰船,並沒有指定專門的負責人,幽王趙桓說水師將官今天會在弓馬子弟所出現。隻是這都臨近午時了,還是沒有出現幽王說的水師將官,甚至幽王自己也並沒有到來。
其實趙桓本來早就該到了的,他一行六人組(周侗、紫晴、小何、郭氏兄弟)早就出了宮門。由於此行路途有些遙遠,並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準備了一輛馬車。趙桓和紫晴坐在馬車裏,周侗和小何太監負責趕馬車,郭氏兄弟則騎著兩匹馬。
在紫晴的央求下,六人組臨時去了王家,帶上了紫晴的父親王林和趙桓的舅舅王郴,還有幾位紫晴的族叔、族兄一起。紫晴還有幾位族姐,是太學醫學科的學員,聽說弓馬子弟所的醫科開始招收女學員,在趙桓和建議和鼓勵下,也一起跟過來了,準備進入弓馬子弟所的醫科。
就這樣,趙桓從王家出來後,後麵又跟了兩架馬車。趙桓好不容易出宮一次,還不得去看看心心念念的璉兒。從朱家出來以後,後麵又跟著兩輛馬車,一輛是朱玨和他族兄弟的馬車,另一輛是朱璉的堂姐和姑姑們的馬車,和王家的小娘一樣,朱家也有幾個小娘在太學讀書,都學的是醫科。
我們的小朱璉自然是坐在趙桓的馬車裏麵,陪著她的桓哥哥。
趙桓一行,五輛馬車,沿著東京城西北門的金水河,浩浩蕩蕩的駛向了雲津城。
走到弓馬子弟所,趙桓打發開了其他人,休息的休息,報名的報名,隻讓周侗和紫晴二人陪著自己在弓馬子弟所內閑逛。
從子弟所的正門進去,走進辦公區域,究竟是有情人心有靈犀,紫晴一下子就找到了林衝負責的弓馬騎射報名點。
二人相見格外開心,隻顧著傾訴這些日子的相思之苦。趙桓搖了搖頭,他不管他們,自顧自的拿過報名的冊子,翻開第一頁,隻見上麵寫著張所、韓青、張猛、方生、王彥、韓世忠、吳玠、吳璘、張浚、李俊、徐徽言等,心中大喜,我需要的人果然都來了。
韓世忠出身貧寒,十八歲時應募從軍,為人粗獷、豪爽,能挽強弓,勇冠三軍,在對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上一世,趙桓還是太子的時候,韓世忠曾經跟隨童貫鎮壓方臘起義,立下戰功,後來又在第一次汴京之圍中,率軍勤王,後率部轉戰多地,以少擊眾,堪稱勁旅。
聽說九弟趙構建立的新宋朝,韓世忠跟嶽飛齊名,被稱為當時的中興名將,哦,另外兩位是劉光世和張浚,張浚也在此次弓馬子弟所的名單之中,劉光世和他的父兄劉延慶、劉光國此時正在劉仲武的軍中。 記得在五國城的幽禁生活中,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年都會受到金兀術(全名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四太子)的折磨。有一次金兀術差點被韓世忠全軍覆沒在黃天蕩中,兵敗後親自到五國城狠狠揍了自己一頓,那時候就非常仰慕韓世忠水戰的威名。故而,這次大宋新建水師戰船的領導者早就預定給韓世忠了。
韓世忠的副將也早就想好了,那自然是“宋江三十六天罡”演義中的混江龍李俊。演義中此人精通水戰,忠義兩全,趙桓是他的粉絲,本來此次弓馬子弟所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看看演義中的李俊是否真有其人,碰碰運氣,能不能遇到此人,想不到運氣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