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春天裏(1 / 2)

終南山間,一條蜿蜒曲折的小道橫亙在簇簇的植株旁邊,延伸到遠方。春意料峭,陽光散在大地之上,有些被雪覆蓋的樹葉上的積雪慢慢的消融,化成水從上麵落下,啪,重重的砸在了地上,山石上,岩縫裏。

小路上,有三個人攙扶著行走在山間,後麵不遠處來有一個人偷偷摸摸的跟隨。張誌光感覺自己像個猥瑣的小賊,在偷偷注視自己想明白的事,想知道的人。

活死人墓就在眼前了,隻有在三山夾鎖的山坳間,有個大墓佇立在那裏,遠遠望去,一種宏大靜默的氣勢壓了過來,讓人莫名產生敬畏感。

張誌光過去也算是走南闖北,去過各種地方,也領略過各種風情,曆史陵園古跡也去過不少,但像活死人墓這樣的墳墓還是第一次見到,反正在他那個世界這種墓隻能和埃及金字塔進行比較了。

活死人墓像個巨大的饅頭被勤勞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執行力的人們造了出來,這真是一個比較偉大的令人震撼的藝術建築,雖然它的用途不是太好。

三人在墓口停了下來,張誌光慢慢靠近,躲在了墓前的一塊石頭的後麵,探出頭去,仔細的瞧著她們。隻見小龍女在地上取起一根石條,抵著墓門牆角一處凹入之處左右旋轉,過了一會石壁忽然分開,現出一道暗門,原來古墓是按照帝王公侯的“地下宮殿”的設計建造的,當時王重陽也算是抗金隊伍中赫赫有名的一方勢力,為了發揮古墓原先儲存戰略物資的作用,當然要設計規格高一些。

石門內側與門外相對稱的地方,有凸起部分,用以承托一根特別製造的石條,名叫“自來石”,用作頂門之用。自來石兩端略寬,刻有蓮瓣,中間略窄,在石門關閉之時,自來石上端頂著門內凸起部分,下端嵌入門外地麵上一個凹槽內,若是不明其中道理,任憑外麵的人如何用力推那石門也推不開。

張誌光看著三人穿過暗門,然後暗門慢慢的關閉了,三人就這樣在張誌光的眼前消失。

小龍女還是小蘿莉,她的師傅還沒有死,楊過還沒有出現,大幕還沒有拉開,生活還有繼續,張誌光還要潛伏著,提高自己的力量,畢竟有本領的人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雨水過,驚蟄出。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描述的正是驚蟄時期萬物複蘇,蟲兒驚醒的景象。

終南山的春意更加迷人,積聚了一個冬天的積雪早已在春天的陽光中化作涓涓細流,滋潤了土地。唐代詩人韋應物有首詩“觀田家”,有清晰的言語描繪了一副驚蟄春耕圖: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