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木連村(1 / 2)

木連村,一個不大的小村子,大約四百來戶人家,家家戶戶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說不上清苦,也別指望過上什麼好日子,沒有天災人禍的時候,倒也能過上一個好年。

這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村落,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塊土地,由於氣候宜人,土地可以一年兩熟,交了稅家裏還留有不少的餘糧,種地時熱火朝天,連小孩子都出來幫忙,不耕種時街坊鄰居就湊一起賭博耍錢。

在這種村落裏麵,讀書沒有用,認不認字無所謂,隻要認識糧食就行,因此村子裏唯一的一個教書先生的日子就過的不怎麼舒坦了,他叫蘇常,並不是本地人,是不久之前搬過來的,聽說以前還是個城裏的官呢。

蘇常剛到村子裏的時候,倒也引起了一陣轟動,村民們紛紛打聽,這麼一個大人物怎麼搬到了他們這樣的小村子裏來,權當是閑來無事的消遣了,村民們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進行了各種大膽的猜測,可惜到最後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

唯一知道的是蘇常當過官,至於在哪當的、多大的官、為什麼來這裏,這些事情蘇常都沒有說,村民們漸漸也失去了興致,看蘇家落魄的樣子,估計是被罷免的,這樣的官在他們看來,反而不如農民,因為蘇常不會種地。

蘇常來的時候手裏還有一些銀兩,在村子裏買了一塊地,蓋了幾間小屋,這就算是他的家了,對於一個不會種地的人來說,他接下來的命運隻能是餓死,值得慶幸的是他找了一個好媳婦,蘇李氏會種地。

人家都是男人下地幹活,女人在家做飯,蘇家反過來了,女人下地幹活,男人在家做飯,這個做法讓村裏的人都很是瞧不起,身為一個讀書人,蘇常的麵子上也掛不住,幹脆收拾了一間小屋,開始了教書的生涯。

蘇常也不為了賺錢,就是想改一改自己在村民中的形象,因此他教書也不收錢,隻要家裏有孩子的都可以送來,他不要錢,但也不管飯,這樣的好事讓村子裏的人家打破了頭往裏進,幾乎半大孩子都來了。

畢竟是不識字的祖輩農民,能讓孩子認幾個字也是好的,這就是老農們的想法,準確的說是不完整的想法,認字可以,但別影響了種地和收成,隻有不下地幹活的時候,孩子們才可以來讀書。

老農們的賬算的很清楚,種地有糧食,讀書沒出路,原因很簡單,這不是一個科舉製度的年代,這是一個封建和奴隸並存的時代,他們的國家,或者說是朝代稱為夏,而夏王朝不是中央集權製,而是封建製度。

除了夏的都城和附近一些地方之外,其他地方完全是獨立自主的,這些領主隻需要交稅就可以了,他們尊奉夏王朝的皇帝,而在自己的領地內,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領土有大有小,完全被貴族所把持。

木連村屬於桑木城,把持著這裏權利的是貴族世家王氏家族,村民們把稅交給村長,村長上繳給桑木城,王家再往上交,一層層這麼遞交上去,最後交到皇帝的手上,因此木連村民能不能當官不取決於皇上,而是王家。

當官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在這個時代,隻要你認字,你就是個人才,你就有可能當官,而不簡單的原因則是你必須有門路,因為當官是需要推薦的,也就是說夏朝實施的是薦舉製度,不是科舉製度。

一群祖輩就是農民的農民,甚至很多人都沒出過木連村,他們去哪找門路當官?這些老農們心裏明白著呢,反正當不了官,我就讓孩子在不影響種地的情況下學學認字,萬一敢上一個機會了呢,咱這叫兩手準備。

土地一年兩熟,閑暇的時間其實並不多,蘇常就這麼著教孩子讀書,一教就是十年,他心裏無數次感慨,這些孩子裏麵還真有一些好苗子,可惜啊,這些孩子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土地最大,讀書算個鳥。

十年的時間蘇常也算是木連村裏的人了,他家收成不好的時候,鄰居們也會送一些糧食過來,畢竟自己家孩子在人家那念書呢,就這麼著,蘇常才沒有餓死在村裏,甚至還養了一個大胖小子。

蘇常的兒子叫蘇洛,起這個名字因為有一條洛水河流過村外,相比村裏其他的孩子,蘇洛這個名字真心不錯了,小蘇洛懂事以後不止一次的感謝這條大河,要不是這條河,估計他也會淪落成蘇狗蛋之類的名字了。

畢竟是讀書人,蘇常給人的感覺就是做事一板一眼,遇事不會變通,說好聽點是正派,說難聽就是死心眼,而蘇洛則完全相反,這小子一肚子的心眼,這也是他受到的教育多的原因,他不懂事時,蘇常就開始給他講書了。

今年蘇洛九歲了,算起來蘇常剛搬到木連村不久,蘇李氏就懷孕了,隔年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也算是蘇家有後了,蘇常心裏美的寧可自己吃不飽,也把吃的都塞兒子嘴裏去了,這才導致蘇洛沒有營養不良。

讀書人有讀書人的範兒,所以蘇常不種地,種地的活一直以來都是蘇李氏做的,蘇洛長大以後,自然而然的也下地幹活去了,蘇常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他很想自己的兒子好好讀書,可他又說不出來這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