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在他家裏過了一個年,住了九天,我所看出的事實,有兩件很使我為他傷心:第一是婚姻的不如意,第二是他家裏的貧窮。

北方的農家,大約都是一樣的,終歲勞動,所得的結果,還不夠供政府的苛稅。他家裏雖則有幾十畝地,然而這幾十畝地的出息,除了賦稅而外,他老父母的飲食和媳婦兒的服飾,還是供給不了的。他是獨養兒子,父親今年五十多了。他前後左右的農家的兒子,年紀和他相上下的,都能上地裏去工作,幫助家計;而他一個人在學校裏念書,非但不能幫他父親,並且時時還要向家裏去支取零用錢來買書購物。到此,我才看出了他在學校裏所以要這樣減省的原因。唯其如此,我和他同病相憐,更加覺得他的人格的高尚。

到了正月初四,舊年的雪也溶化了,他在家裏日日和那童養媳相對,也似乎十分的不快,所以我就勸他早日回京,回到學校裏去。

正月初五的早晨,天氣很好,他父親自家上前麵一家姓陳的人家,去借了驢兒和車子,送我們進城來。

說起了這姓陳的人家,我現在還疑他們的女兒是我同學致死的最大原因。陳家是殷家集的豪農,有地二百多頃。房屋也是瓦屋,屋前屋後的牆圍很大。他們有三個兒子,頂大的卻是一位女兒。她今年十九歲了,比我那位同學小兩歲。我和他在他家裏住了九天,然而一半的光陰卻是在陳家費去的。陳家的老頭兒,年紀和我同學的父親差不多,可是娶了兩次親,前後都已經死了。初娶的正配生了一個女兒,繼娶的續弦生了三個男孩,頂大的還隻有十一歲。

我的同學和陳家的惠英——這是她的名字——小的時候,在一個私塾裏念書;後來大了,他就去進了史官屯的小學校。這史官屯在殷家集之北七八裏路的地方,是出永定門以南的第一個大村莊。他在史官屯小學裏住了四年,成績最好,每次總考第一,所以畢業之後,先生就為他去北京師範報名,要他繼續的求學。這先生現在也已經去世了,我的同學一說起他,還要流出眼淚來,感激得不了。從此他在北京師範住了四年,現在卻安安穩穩的進子大學。讀書人很少的這村莊上,大家對於他的勤儉力學,當然是非常尊敬。尤其是陳家的老頭兒,每對他父親說:

“雅儒這小孩,一定很有出息,你一定培植他出來,若要錢用,我盡可以為你出力。”

我說了大半天,把他的名姓忘了,還沒有告訴出來。他姓朱,名字叫“雅儒”。我們學校裏的稱呼本來是連名帶姓叫的,大家叫他“朱雅儒”“朱雅儒”;而他叫人,卻總不把名字放進去,隻叫一個姓氏,底下添一個君宇。因此他總不直呼其名的叫我“李厥明”,而以“李君”兩字叫我。我起初還聽不慣,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後來也就學了他,叫他“朱君”,“朱君”了。

陳家的老頭兒既然這樣的重視他,對於他父親提出的借款問題,當然是百無一拒的。所以我想他們家裏,欠陳家的款,一定也是不在少數。

那一大,正月初五的那一天,他父親向陳家去借了驢車驢於,送我們進城來,我在路上因為沒有話講,就對他說:

“可惜陳家的惠英沒有讀書,她實在是聰明得很!”

他起初聽了我這一句話,臉上忽而紅了一紅,後來覺得我講這話時並沒有惡意含著,他就歎了一日氣說:

“唉!天下的恨事正多得很哩!”

我看他的神氣,似乎他不大願意我說這些女孩兒的事情,所以我也就默默的不響了。

那一天到了學校之後,同學們都還沒有回來,我和他兩個人逛逛廠甸,聽聽戲,也就貓貓虎虎將一個寒假過了過去。開學之後,又是刻板的生活,上課下課,吃飯睡覺,一直到了暑假。

暑假中,我因為想家想得心切,就和他別去,回南邊的家裏來住了兩個月。上車的時候,他送我到車站上來,說了許多互相勉勵的說話,要我到家之後,每天寫一封信給他,報告南邊的風物。而我自家呢,說想於暑假中去當兩個月家庭教師,好弄一點零用,買一點書籍。

我到南邊之後,雖則不天天寫信,但一個月中間,也總計要和他通五六封信。我從信中的消息,知道他暑假中並不回家去,仍住在北京一家姓黃的人家教書,每月也可得二十塊錢薪水。

到陽曆八月底邊,他寫信來催我回京,並已說他於前星期六回到殷家集去了一次,陳家的惠英還在問起我的消息呢。

因為他提起了惠英,我倒想起當日在殷家集過年的事情來了。惠英的貌並不美,不過皮膚的細白實在是北方女子中間所少見的。一雙大眼睛,看人的時候,使人要懼怕起來;因為她的眼睛似乎能洞見一切的樣於。身材不矮不高,一張團團的麵使人一見就覺得她是一個忠厚的人。但是人很能幹,自她後母死後,一切家計都操在她的手裏。她的家裏,灑掃得很於淨。西麵的一間廂房,是她的起坐室,一切帳簿文件,都擱在這一間廂房裏。我和朱君於過年前後的幾天中老去坐談的,也是在這間房裏。她父親喜歡喝點酒,所以正月裏的幾天,他老在外頭。我和朱君上她家裏去的時候,不是和她的幾個弟弟說笑話,談故事,就和她講些北京學校裏的雜事。朱君對她,嚴謹沉默,和對我們同學一樣。她對朱君亦沒有什麼特別的親熱的表示。

隻有一天,正月初四的晚上,吃過晚飯之後,朱君忽而從家中走了出去。我和他父親談了些雜天,抽了一點空,也順便走了出去,上前麵陳家去,以為朱君一定在她那裏坐著。然而到了那廂房裏,和她的小兄弟談了幾句話之後,問他們“朱君來過了沒有?”他們都搖搖頭說“沒有來過”。問他們的“姊姊呢?”他們回答說:“病著,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