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紀前期,從法國的一所監獄中逃出一名囚犯。
當時歐洲正處在黑暗的中世紀,一個犯人越獄算不了什麼大事,可是這個人非比尋常,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天主教教士,人稱“駁不倒的博士”。
他叫威廉,出生於英國的奧卡姆,人們叫他“奧卡姆的威廉”。他曾在巴黎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知識淵博,能言善辯。由於他發表的言論有許多與當時的羅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國的監獄。
在獄中威廉過了四五年,找到機會逃了出來,跑到巴伐利亞去找那裏的王爺。他給王爺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你用劍保護我,我用筆保護你。”於是正在和教廷鬧別扭的王爺立刻收留了他。
隨後,威廉著書立說,名聲大振。他對當時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隻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
這也就是他所謂的“思維經濟原則”,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因為他是英國奧卡姆人,人們就把這句話稱為“奧卡姆剃刀”。
這把剃刀的威力,就在於它剔去了幾百年間爭論不休的經院哲學,把科學、哲學從統治了1000多年的基督教神學中分離出來,引發了歐洲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奧卡姆剃刀”作為人們創新的一種思維武器,曾受到大哲學家羅素的高度評價,被認為在邏輯分析領域是一項最有成效的原則。後來愛因斯坦又將它引申為簡單性原則。愛因斯坦是利用簡單性原則的大師,其相對論的構造是如此簡單,但對自然規律的揭示卻是那麼精深。
“奧卡姆剃刀”剃掉的是思維雜質,產生的是創新成果,留下的是簡潔精美。與自然界簡單性原則相適宜,標準化、規範化、簡潔化的科學公式,假設前提簡單性的科學體係,既簡單又優美。
“奧卡姆剃刀”以結果為導向,始終追尋高效簡潔的方法。在過去,它影響過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偉大科學家,幫助他們成就了輝煌的科學事業。現在,它又被比爾.蓋茨、巴菲特等經濟界精英所使用。這是一個改變全球精英命運的思維法則,也是左右企業與個人發展的永恒法則。
經過數百年的歲月,“奧卡姆剃刀”已被曆史磨得越來越快,它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具有了更廣泛、豐富和深刻的意義。
在某種意義上,“奧卡姆剃刀”不斷地向我們的文明成果發出挑戰,指出許多東西實際上是有害無益的,而我們正在被這些自己製造的麻煩壓垮。
有一則寓言講述的是大雁和狐狸的故事。大雁和狐狸同時落人獵人設下的鐵籠子裏。狐狸對大雁說:“我有一千種方法逃脫。”大雁說:“我隻有一種方法可以重獲自由。”正說著,獵人來了。大雁便裝死,獵人以為大雁被狐狸咬死了,便從鐵籠子中把大雁取出扔在地上,大雁突然展開雙翅,飛走了。但是,狐狸尚未決定使用哪一種辦法逃命,卻被獵人放入了一隻口袋裏,無法脫身。
這則寓言印證了“奧卡姆剃刀”定律一直強調的一點:簡單的辦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辦法,或者說是最好的辦法。簡單管理的奧秘就在於把複雜的東西演變為若幹簡單的東西去做。要做好複雜的事情,應當善於化複雜為簡單。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演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如果你認為隻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簡單。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
麵對這個已經嚴重超載的世界,麵對這些無限臃腫膨脹的組織,麵對已被太多的欲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類,在我們的職業與職場中,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把閃著晶瑩亮光的“奧卡姆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