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繆爾長時間的演講已經為他聚集了一波固定的聽眾,這些聽眾有平民也有教士,但都是真心信仰光明神的人。

這些人對於教義都有自己的思考,並不完全教會說什麼就是什麼,隻要是被他們認為可以更好的接近光明神的行為都會得到支持。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一輩子都信仰光明神,什麼虧心事都沒有做過,即便是曾經做過,在信陽光明神後也好好的懺悔並且彌補了自己的過錯,伊斯特的演講可謂是說到了他們心坎裏。

“對,聖子大人說的有道理,如果交錢就可以赦免曾經的罪過,那光明神和那些收受賄賂的貪官有什麼區別。”一位老人啞著嗓子說。

“就是啊,那這麼說的話,窮人做了一點惡事因為交不起錢下一輩子還要受苦,貴族哪怕惡事做盡隻要有錢下一輩子還是貴族,那憑什麼?”另一個人也不不滿的說。

“不是說今生的苦難可以都會變成來世的福報嗎?怎麼能允許拿錢來買呢?”

就像薩繆爾當初的演講一樣,雖然聽眾不多,但是伊斯特的演講很快就被傳播出去了,跟著傳出去的還有人們的議論,本來準備把攢著錢拿去買赦免券的平民們也開始猶豫。

教皇則在教廷氣的跳腳,能不跳腳嗎?赦免券從長遠來看明顯是弊大於利的,但教會還是這麼做了,一是為了緩和教會的財政缺口,二是為了進一步試探雷諾茲一世的態度。

教會察覺到了雷諾茲一世的退讓,便想看看雷諾茲一世的底線在哪裏,不過他們深知阿比蓋爾一定是不讚同的,製定計劃的時候甚至還在嘲笑阿比蓋爾可能會被氣到吐血。

本來也沒準備長久的搞下去,但就這麼一次,還被伊斯特給懟了個狗血淋頭,搞的民心動蕩,阿比蓋爾沒吐血,教皇反而氣的一口老血吐出來。

說到底光明教會兩位聖子殿下都在和教會唱反調這件事本身就足夠讓人們懷疑是不是教會真的有什麼不妥了。

先前薩繆爾不斷地發表演講呼籲人們理智但是真誠的信仰光明神,提倡教會改革還有很多人覺得是薩繆爾狂妄自大、挑戰權威、嘩眾取寵。

伊斯特加封名譽聖子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懷疑是不是教廷準備放棄薩繆爾準備讓伊斯特取而代之。

但是現在伊斯特也逮著教會罵,那人家就會考慮你們教會是不是真的有問題了,不然你自己選出來的聖子幹嘛老是罵你自己呢?這裏麵也許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而且仔細一想人家兩位聖子說的好像還蠻有道理的哦。

教會就這麼再次陷入一個被動的局麵了,隻不過教會本身暫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說到底是教會玩弄人心慣了喪失了原本的警惕。

很多人都是有思維慣性的,比如說教會常年精心策劃,確實給人一種非常權威的感覺,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覺得教會說的話都是權威,你反駁教會就是你的不對。

抱著這種想法,教會雖然對伊斯特的演講很是惱火,也出言反駁,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采取什麼有力的行動。

但是思維慣性並不是絕對的,有一個人站出來反駁就會有有第二個人,思維的大門一旦被打開,是不會輕易被關上,逐漸的還會有更多的人反思教會的行為,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教會如果一直這麼高高在上,那這個龐然大物也終有一天會毀於百姓的質疑。

尤其是伊斯特演講完已經有有人開始質疑如果隻要有錢就可以得到光明神的喜愛,那麼貴族來世還是貴族,而平民生生世世都是平民了。

這種言論可算是觸及平民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了,說起來要搞垮教會反對最激烈的不會是貴族而是平民,因為他們階級上升無望,隻能把所有的希望壓在光明神和來世身上,所以很多人省吃儉用也要給教會納捐,求的就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來世。

但如果有錢就可以得到光明神的赦免,那同樣就是說有錢就可以買的到光明神的喜愛,那麼論納捐平民永遠也比不上一擲千金貴族。

貴族隨便撒點小費有可能就是平民一周的嚼用,這樣的話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下一輩子還是吃不飽飯的平民,平民意識到這一點就很難接受了。

憑什麼呢?那自己之前做的所有的努力豈不是都白費了?這種言論在平民間傳播的很快,畢竟事關切身利益。

“可是教會不是說勤儉節約是美德嗎,貴族那麼奢侈一定不會得到光明神的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