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在我國從古至今傳習久遠,集中曆代“韜略”、“詭道”之大成,被兵家廣為援用,素有兵法、謀略奇書之稱。書中不少計名、語彙婦孺皆知,吟誦如流,可見此書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寶。
自《孫子兵法》以降,兵書叢集,洋洋大觀。見於記載者多達三千餘種,保存至今者也在千種以上,而《三十六計(秘本兵法)》雄踞一流。其用途之廣博達於社會、軍事、人生的各個層麵,即使《孫子兵法》在這一點上也難以企及,故古書中稱:“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原書廣引《易經》語辭,或以《易經》為依據。《易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占卜書,實際上是一部充滿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哲學著作,對古代軍事家,如孫武、韓信等等,都有深刻的影響。他們都精通《易經》,據以用兵。《三十六計(秘本兵法)》正是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易經》中的陰陽變化,推演出兵法的剛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勞逸等對立關係的互相轉化,使每一計都體現出極強的辯證哲理。全書三十六條計,引用《易經》二十七處,涉及六十四卦中二十二個卦。這正是薄薄一本《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含納天下萬般變異機理,啟迪世人無窮兵謀智慧而綿延深長的原因。
古代兵書大多文辭深奧,難於曉讀運用,《三十六計(秘本兵法)》能含英咀華,將我國古代的軍事、謀略思想,提綱挈領概括為三十六計,且計名多用成語,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為世人所喜聞樂見。它並不重在理論闡述,而是將古代軍事理論精華化為克敵製勝的計謀,每計均有明確的目的和實用價值,堪稱中國古代智謀書中叫絕的普及本。
該書成書約在明、清之際,其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諳兵法理論、悉通《易經》、滿腹經綸的中下層失意的知識分子,其名姓現今尚無確考,然其獨特貢獻功不可沒。
我們依據《三十六計(秘本兵法)》整理出版本書,完好地保存了原書原貌,還其本來麵目(原書每計有計名、解語、按語,前後各有一段說明文字)。為了讀者閱讀的方便,在計名、解語、按語下分別編寫了相關的故事來源、注譯、戰例、按語闡釋部分,力求做到完備、準確、通俗。讀者從這裏可以看到原書原貌,便於保存研究,這一點也是本書特別優於近年眾多《三十六計》各種本子之所在。
本書對原書文字做了較詳細、確切的注釋和部分語譯,特別對原文中運用《易經》的語辭、內容,從解“易”到結合該計內容均做了深入淺出又切合要旨的闡釋,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原書,這又是本書較之他書為優的又一所在。此外,對於某些屬於基本觀點性的提法,本書也有不同一般的見解,以供讀者參考。至於本書中所敘戰例,都附於各計相關條目之後,旨在使讀者得窺我國古代軍事家在千變萬化的戰爭舞台上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
當然,《三十六計(秘本兵法)》出自古人之手,其中封建割據時期兵家之間爾虞我詐的糟粕不可避免,但比起該書的珍貴價值,實在是瑕不掩瑜,不沒其光華的。編者在寫作中參考了一些有關編著和資料,謹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譯注者
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按》解語重數不重理。蓋理,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術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則詭異立見,詫世惑俗,而機謀泄矣。或曰:三十六計中,每六計成為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並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