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晚,春風得意,帶著綠勁吹過一個古風十足的小鎮,青色的牆壁上風化出歲月的痕跡,木質的閣樓一角,也有翻新的痕跡。
道路邊的柳樹搖曳著新生的嫩芽,仿佛歡迎春天的到來。
柳河鎮,因多柳,又有河而得名,並非“柳”姓。
青青的嫩柳芽,緩緩流淌的小河水,此景多於江南而生,在北方也算是少見了。
謠傳柳河鎮自北宋年間而生,有躲避金兵的流民遷居而來,其中有一文人秀才也跟隨逃難此處,見這裏有林有水,頗有江南之美,便取其柳河二字,既是事實,又頗具風雅...
謠傳,明代柳河鎮出了一名將領武子郎,他自幼就力大無窮,比常人身體素質優勝不止一籌。
傳聞他乃是武曲星下凡,有鬼神之力,驚天之才。創下了“五鬼鬧轎”的美談...
自武子郎後,柳河鎮掀起一番學武潮流,無門無派,皆是武子郎從軍中帶回來的技藝。
好似是一種傳承,柳河鎮上至老者,下至孩童,以習武為基礎,一直到了民國時期。
民國年間,東海蠻夷欺我中華大地,而柳河鎮村民性情剛烈,又好武鬥狠,有老村長武洪江,乃武子郎之後,不負祖上威名,從家族挑選出三百名柳河鎮族人,他們靠著大刀長矛,於柳河鎮展開了一場極其不公平的戰鬥。
一方三百族人,靠著老舊軍隊技藝,長槍大刀,一方一小隊日寇,整整滿七十餘人的編製,被武洪江等人皆是砍於刀下。
武洪江年近七十高齡,須發皆白,但是身形如虎,孔武有力,不比年輕人差分毫,靠著一身極高的武藝,率領村民神出鬼沒,終,以近乎全族覆滅的代價,生生將日寇七十餘人盡數斬於刀下。
老人家身中三槍,但仍舊像是不倒將軍般,又硬生生活到了百歲高齡,見到了日寇的無條件投降,見到了新中國成立。
誰人不熱血?誰人不佩服?
當然,最最佩服的就是武山了,因為那是他的太爺爺...
他的太爺爺總共有四個兒子,老大老二老三,皆是倒在了敵寇的槍火下,唯有他爺爺當年沒有去,不知出於私心,還是什麼...
在他小時候爺爺就常對他說,你太爺爺,我的爹,是一個英雄...
那時的他也總是調皮的說:“爺爺,爺爺,我長大也要當英雄!”
爺爺哈哈一笑道:“好呀,不過,當英雄,必須練好武藝!”
懷著對英雄的夢,武山自小便勤學苦練,夏練三伏,冬練九寒,一天也沒有放下過。
關於武藝,是他祖上軍隊中的煉體術,一拳一腳就幾個簡單的套路,看似稀鬆平常,實則不同!
做到收發自如難,每一寸肌肉做到靈活運用更難。
武山走到窗前,看似步步穩如泰山,好似一顆蒼鬆,在無風的天氣,不動分毫,然而腳下又似輕若鴻毛落在地麵,聽不到絲毫腳步聲!
武山打開窗子,看著樓下安靜的院落,一個縱身,盡然跳出了窗外!
“砰!”的一聲,穩穩的落在地上。
“還是做不到父親收發自如的境界啊!”武山撇了撇嘴,一臉的鬱悶相。
“父親的拳法,一拳揮出,霎那間爆發全力,如同猛虎下山,威武十足,讓人忍不住心生膽怯,然而到我眼前,瞬間停住,又好似從未動過,這就是對自身肌肉的掌控,可見他早已經達到收發自如的境界了”
想到此處,忍不住一拳揮出,看似隨意一擊,但是拳到盡頭,又勁力十足,仿佛像是詠春中的寸勁。
相同的是都是霎那間勁力爆發,不同的是家傳的揮拳長,威力比寸拳足。
“嘿...哈”
一聲聲的輕叱混合著人影晃動,闖破了無聊的夜。
每一招每一式都是那麼渾然天成,絲毫不見半絲停帶,拳腳相加,沒有絲毫華麗之感,普華無實的拳法中,盡然隱隱透漏出了幾分殺意!
一套拳畢,武山收起架勢,如同標槍般的身體,在月光的照射下,那樣的威武,好似是古時的將軍,不怒自威!
“還是不行!”武山說完,又是一拳揮出,但未到盡頭,瞬間停住。
拳頭不見一絲晃動,停在眼前,如此完美的瞬間停留,卻在武山的眼中那樣的不滿意。
“我這一拳看似用盡全力,好似彈簧般,拳腳自動揮舞出去,出拳時霎那爆發,力量十足,實則都用盡了巧勁,三分勁力,七分巧力,身體還能做到瞬間防護。但我也隻做了後續中的三擊而已,三擊過後,拳勁已老,而父親卻做到了後續七擊,爺爺十擊,太爺爺卻是十三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