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一晃兒距離周天行過成人禮已經七個多月了,在青華山以東數千裏外的一條林蔭古道上,正有一個儒生打扮腰佩長劍的白胖青年騎在一匹雪白駿馬上悠然向東而行,馬上還馱著兩個書箱,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山上為了下山機會苦熬了了半年多的周天。
周天在幾天前通過父親大人的親自檢查,確認他終於穩固了銅巫後期的境界,凝練出了巫之精血,達到了周放之前的要求,周放大手一揮,批準周天下山了。樂得周天馬上去屁顛屁顛的準備,在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下山了。
因為在世俗社會儒生的社會地位普遍很高,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下山之後行事方便,周天便將自己扮作了一個遊學的儒生。周天扮作儒生下山之後一直美滋滋的,感覺自己頗有幾分微服私訪的味道,喬裝改扮,這可是兩世為人的周天第一次幹,心中很是有一些好玩兒刺激的感覺。
周天下山之後一路向東,暫定的目的地是現在世俗王朝的都城—雍都,原本周天下山曆練是沒有什麼明確目標的,不過他憋了這麼多年才獲得下山的資格,說什麼也要好好玩兒一玩兒,否則怎麼對得起自己,既然是要玩兒,那麼作為整個大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雍都自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說到這裏需要介紹一下天州大陸的狀況,周天自從對天州大陸有了一定了解以來,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那就是天元星是不是和地球有著某種神秘的聯係,不僅是因為周天從地球轉世到了天元星,還因為天州大陸與華夏神州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
山川林野,地形地貌大多類似,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天州大陸就是粗略放大版的華夏神州。
周家所在的青華山在天州大陸上的相對位置和五嶽中的西嶽華山在神州大地的位置幾乎相同,天州大陸的其他名山洞天在華夏神州也大多找得到原型。
現在統治天州大陸的世俗王朝是大炎王朝,大炎王朝建國至今已有千餘載,曆二十一帝,當年大炎王朝的開國之主奮盡一生之勇為他的後世子孫打下了十五個州,數億平方公裏的遼闊疆土。
分別是大炎朝東北部的幽州、燕州、雲州,北方的並州、青州,西北之地的涼州、甘州,西南的苗州、蜀州,南方的荊州、揚州、楚州,東南的越州,以及身處大漢腹地的雍州、中州,大漢的都城雍都就位於雍州境內。
除了這十五州之地外,大炎朝還有著一些臣屬國向其表示臣服,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如與燕州接壤的沿海屬國—高勾麗,與雲州隔海相望的東海島國—扶羅,與越州隔海相望的南海島國—流丘,與幽州、並州、青州、涼州四州之地接壤的極北草原汗國—蠻蒙,西域佛教之國—雲竺等等。
不過隨著這些年來大炎朝政局的不穩,國力的衰退,整個大陸的局勢也漸漸不穩定起來。
東北的幽、燕、雲三州和南方的荊、揚、楚三州在當年乃是迫於大漢開國的高祖皇帝的強勢,不得已屈服,但作為相互妥協的產物也是聽宣不聽調的一方諸侯,稱之為國中之國也不過分。
而其他的幾個臣屬國看見大炎朝的政局動蕩國力下滑,不複當年的威勢也漸漸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不過作為一個超然於世外的修行中人,這些就不是周天所要擔心的了,世俗兵禍連結也好,改朝換代也罷,對於周家這種修真界的大勢力來說影響都不大。
周天正騎在馬上悠哉遊哉的幻想著今後美好的日子,在身後馳來兩匹馬,這兩匹馬雖然馬色雜亂,可看起來腳力還是不錯的,馬鞍橋上坐著兩個勁裝大漢,超過悠然緩行的周天飛奔而去。
在路過周天旁邊時,其中一個大漢看了一眼周天胯下的駿馬罵道:“媽的,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酸書生,好馬叫他騎都浪費了”,說完還向著周天的方向吐了一口吐沫。
另外一個大漢道:“行了,正事要緊,別在這裏生閑氣了,事辦完了,絕對夠你買匹上等好馬的了,不用在這裏眼紅這種爛書生。”
兩人之所以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別看周天腰佩長劍,現在雖說多數每個儒生都不再佩劍,但佩把劍做裝飾表示自己不忘古風的儒生也不少,但真正懂得劍術的儒生就寥寥無幾了。
儒家講究君子當掌六藝,這六藝分別是禮、樂、射、禦、書、數,儒生不僅要修文德,還要修武德,前朝儒生修文尚武,不僅研讀經史文章,便是騎射劍術也大多精通,佩劍能夠起到自衛和裝飾的雙重作用,故而儒生佩劍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