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一個上午將近五個小時,蘇軾將差不多650000字的《中國通史》看完。
因為通篇白話文,看起來很不費力,所以蘇軾看得很快。看完雖不能通篇背誦,但了熟於心還是可以的。
看完後,蘇軾唏噓不已。
為繁華北宋快速衰落而痛心,為南宋懦弱無能而揪心,為民族英雄嶽飛的冤死而惋惜,為元朝的侵入而憤怒,為剛明的威震四海而興奮,更為清末朝廷的無能軟弱對外國的卑躬屈膝而感到羞辱!
當然,也為現在的新華夏而歡欣鼓舞。
可是,蘇軾胸中就是淤積著一口氣,讓他難受不已。
他知道,自己憤青了,嗯,沒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憤青!
可是,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很好笑,自己都六十好幾的人了,怎麼情緒還這麼激動,唉呀,看來前蘇軾對自己的影響還很深的。
不過,自己年輕的時候不也這樣麼?眼裏容不得一點沙子。
平複了下心情,蘇軾走出房間,來到屋外,望著碧空如洗的天空,思緒飄飛......
....
....
妹妹並不回來吃午飯,所以蘇軾自己動手,把早上沒吃完的菜熱了熱,就這樣對付著吃了午飯。
下午蘇軾又是一頭栽進了書房,不過不是了解曆史,而是進行高考複習。
或許由於附身於一年輕的身體,所以蘇軾的記憶力也恢複到了自己少年的時候,要知道自己少年時可是被譽為神童的。
蘇軾知道,要想通過短短的三天複習就考個高分是很不現實的,所以蘇軾打算有計劃的複習。
首先,語文英語先丟開,先全力準備數學和理綜。
蘇軾打算先把數學和理綜的基礎知識加強一遍,畢竟自己的記憶力比前蘇軾更好,能夠記得更多。然後,當然是基礎知識的運用了,這體現在做題上,所以,剩餘的時間,他覺得應該把這兩年的高考試題,和老師不知道從哪弄來的內部真題研究透、吃透,如果有時間多,再研究研究語文和英語。
....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天半就過去了。蘇軾過得很充實,這36個小時他把基礎知識都過了一遍,而且大都記住了。
再然後,就是做題了。
由於蘇軾把所有知識都梳理了一遍,所以做起題來還是很順利的,除了一些難題要費盡心力去做。而蘇軾也在做題的過程中,也融會貫通了好些知識。
從放假第二天晚上開始做題,除了吃飯睡覺,一直到第三天下午三點,蘇軾終於結束了放假三天的複習。
因為時間到了,他要去學校了。明天開始高考,學校要統一安排,今天下午肯定是要回到學校的。
對於這次的高考,經過三天的努力複習,蘇軾還是有一定把握的,不敢說總分優秀,但是一本應該還是有的。
臨行前,蘇軾把好不容易給妹妹攢的高中學費挪出了幾百,三百自己用準備當成高考的各種費用,剩下的放在了妹妹的房裏。現在,錢的問題他已經不太擔心了,所以,也沒有像以前一樣這麼節儉。
下午四點,蘇軾整理好了一切,給妹妹留了一張紙條,然後搭上了去縣城的班車。
高考,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