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政府形象 (1)(1 / 3)

01

時值七月,太陽一出來,酷熱便滿和在空氣裏麵,地上已像下了火,寬大的馬路讓太陽曬得又白又硬,散發著燃燒似的氣息,把馬路兩邊的香樟樹的葉子都烤焦了。一股股熱風迎麵撲來,明晃晃的空氣裏如同飛舞著無數看不見的蜜蜂嗡嗡著幾乎讓人暈眩。

周大興一走進辦公室便覺著悶熱,遇到這又悶又熱的天氣,人的汗腺都變得特別發達。他去開空調,這才發覺室內不僅空調,連辦公桌、沙發都已經換過一新了。盛夏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把整個房子給鍍上一層炫目的金色,他隨即又趕緊去拉上窗簾。

周大新是這次經縣人大代表會上通過,由代理縣長正式任命為縣長的。他四十來歲年紀,蓄一頭烏黑的短發,眉目清秀,是那種知識型幹部的樣子。他雙眉微蹙,有些無奈。這已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用人布置,凡是換過一位新領導,便會有人把所有的設施都換過一新。其實,這是一種浪費,但你又能怎樣?他苦笑笑,便坐了下來,他發覺自己居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種隱隱約約的又不能克製的熱情,還有恍惚和心神不寧。

辦公桌上放著秘書 送來的幾封信件。

其中一封是長溪鄉紅蓮村村民反映缺水問題的。他拿起信,竟而感到沉甸甸的,他仿佛看到門外有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當他定眼望去時,門外卻什麼也 沒有。

他坐著許久沒有動,他知道這事一定棘手,而且這樣棘手的事還會有很多,這隻不過是他上任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他便拿起自己的考勤本,把這事記上,並決定安排時間去實地考察一次。

第二天一早,他便和秘書李小剛一塊乘車出發。本來已給他另外安排了一名秘書,但他覺得李小剛很不錯,就把李小剛帶過來了。

車子向長溪鄉駛去。

透過車窗玻璃往外看,在遠處,那些擋住了視野的山崖不停地閃著青抑或白的反光,路兩旁是一片被灼熱的陽光所臨照的田野,有霧氣在綠色的稻葉上飄浮,儼若一片輕煙。

紅蓮村坐落在一片高坡地上,隻百十戶人家,上百畝耕地,十年前,該村是何求書記的聯係點。何求一心要把這裏作為全縣農業發展的樣榜,要求村民從地底下打通渠道,引水灌田,結果渠道未打通,反而造成稻田漏水。一到夏秋兩季,不僅田裏無水,就連村民喝水的井也枯竭斷流。這些年來,村民多次到公社、區上、縣政府反映,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他一走進村子,便覺得像是到了另一種世界,與城裏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稀稀落落的民房,破舊低矮。村場上不見有人,門也都關著,隻有幾條瘦骨嶙峋的狗在這破舊的牆院中間穿梭,一條耕牛係在場上的一株樹下,懶懶地在咀嚼著什麼。村裏一片死寂,似乎連空氣都凝固了。

他們走訪了幾戶人家,走進那低矮的房子便能感受到缺水的嚴重性,每家每戶隻要能盛水的瓶瓶罐罐、大盆小盆全都用來盛水,即使是用過的水也要留作別用。而且村民們對來的每一個幹部都懷著一種戒備,不再像以前那麼熱情,幹群之間的魚水關係已成了過去。誰都不肯回答他們的詢問,不是搖頭就是黯然不語。

他們便去找村長李長富。長富家很容易找,一棟三層小樓房,這在村裏已算是鶴立雞群了。

走進長富家便發現與村民家大不相同的是砌了一個大水泥池子,池子裏還蓄著大半池子水。長富剛挑水進屋,一擔水捅還濕漉漉的擺在地上。他正準備去拿扁擔再去挑水,沒想他們就已進了院子。

長富便忙著讓坐,拿煙。

坐下後,周大興說明了來意。長富想了一下說:“村裏缺水是不假,吃水用水都得去三裏以外的山下去挑,但隻要勤快點,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你們這裏以前不是有水嗎?”

“有什麼水,有水何求書記就不用花那麼大的力氣來挖什麼渠道了。”

“後來你們就沒想法子解決嗎?”

“想了,這麼個窮地方,能怎樣解決?”長富兩手一攤,作了個萬分無奈的表情,他說:“我們挖了好些井,可一個都不頂用。”

“能帶我們去看看嗎?”

“好吧。”長富說著便領他們出了門。

村裏村外轉了一圈,他們也確實看到好些個井,隻不過都是一些沒有水的旱窟窿而已。

周大興的眉頭便越蹙越緊,沒說一句話。

離開長富後,李小剛止不住問:“周縣長,怎麼這村長說的與那個反映情況的村民說的不一樣呢?按村長說的,這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隻能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