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三路出擊,相比河南這邊的戰事,董大為在山東就輕鬆多了。

建奴派去山東的是肅親王豪格,但豪格因為和多爾袞爭奪皇位的事情,一直備受多爾袞打壓,之前還被廢了親王爵位。

清軍入關後,定都北京,福臨借機恢複了豪格肅親王的爵位,多爾袞將他派往山東,鎮壓當地叛亂。

但多爾袞心中還對豪格頗為忌憚,根本不給他統領大軍的機會,所以豪格隻有六千人在山東。

山東一開始順軍來的時候,各地官府紛紛投降順軍,但沒過多久,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後,山東的順軍也撤退了,清軍占據北京,山東等地的官員又紛紛向清廷遞降,反正就對大明已經不抱希望了。

特別是衍聖公孔胤植,剛開始知道順軍要來的時候,便開始在曲阜衍聖公府供奉了大順國永昌皇帝李自成龍位,並準備糧草餉銀,跪納大順印信。

不久,李自成敗退,清兵入關,長袖善舞的孔胤植又寫了《初進表文》,文中稱順治皇帝“聖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還謙虛的表示“臣等闕裏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學之崇隆,趨蹌恐後”。

大明還沒滅,孔胤植和山東各官員已經完全不要臉了,完全不把就在隔壁大明朝廷當回事。

當然,這隻是代表他們這些官紳階級,代表不了大眾百姓,一開始百姓還期待大順取代大明的,在大明都快活不下去了,畢竟都說闖王來了不納糧,他們期待在新朝能改變過去困苦的日子。

但沒想到,蒸蒸日上的大順突然就被建奴打敗了,順軍走了,山東各地投降建奴,這就讓山東百姓不幹了。

特別是東昌府、濟南府這些人,之前清軍多次入關,多次在山東燒殺劫掠,屠殺大量百姓,掠奪大量人口出關,山東百姓對建奴是恨之入骨。

他們歡迎順軍來,可不歡迎清軍,一時間山東多地紛紛有人聚眾造反,甚至打著順軍的旗號。

特別是濟寧滿家洞地區的百姓,一位叫宮文彩的自號“擎天大王”,早年組織當地百姓起義反明,響應大順軍,尊奉大順永昌年號,反抗當地官員統治。

如今大明在山東失了統治,換了建奴的清廷,這些農民軍又開始反清,攻城殺官,讓清廷委派過來的山東巡撫方大猷頭疼不已,他和楊方興沒能徹底剿滅這些農民軍,隻得請求朝廷支援。

所以多爾袞讓豪格來山東,是打著剿滅順軍殘部,剿滅叛亂的旗號來的。

豪格帶著清軍過來後,圍困滿家洞地區,很快就將叛亂鎮壓,但這時董大為帶著明軍來了。

董大為將忠勇軍兵分兩路,一路兩萬人劍指濟寧州,另一路兩萬人劍指沂州。

濟寧跟淮安這邊很近,董大為率領的一路就直取濟寧,明軍所過之地,各縣城官員又紛紛改換旗幟。

兗州府和淮安接壤,這裏的官員當然知道淮安駐紮著一支明軍大軍,如果明軍不動還好,大家相安無事,但明軍一動,他們可沒有抵抗之力。

現在局勢複雜,順軍、清軍、明軍相互征伐,他們這些底層官員也隻能隨時當個牆頭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

清軍的大部分兵力都去圍剿李自成了,山東可沒多少人,所以這些官員投降起來都不帶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