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早就想好了理由,朕是為了南京的安全,為了大家的安全,才這樣子做的,這個理由很好,並不是胡扯的。
北京京營有先例在前,不管是建奴進犯京畿地區,還是李自成攻打北京城,北京京營的表現可謂一塌糊塗,所以朕要整頓京營有什麼錯。
不過這個借口能糊弄住這些在京營的勳貴,可糊弄不住這些文官大臣。
“陛下想整頓京營兵政固然是好,但調整官員任命,理應和內閣等大臣商議再做決定!”
“陛下此舉,有違國朝製度!”
看到眾人都抓住這點不放,朱慈烺自然有應對,說道:“是朕太擔憂南京城安危了,沒來得及和諸位大臣商議,朕也是第一次當皇帝,考慮問題難免不夠周到,今後定會多向諸位大臣請教!”
這應付文官的辦法,朱慈烺不打算跟他們硬剛,他孤家寡人一張口,哪裏說得過他們一群人,我先主動認錯,我皇帝都認錯了,你們臣子還想怎麼樣。
諸位大臣愕然,他們都以為弘光會強硬抵抗,然後都想好了各種話,準備對弘光口誅筆伐的,把他駁得說不出話,逼得他認錯收回成命的,沒想到沒說幾句弘光就主動認錯了。
這讓他們有種已經盡全力準備好的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心中很不痛快。
既然如此,錢謙益便說道:“既然陛下也覺得不妥,那就請陛下收回旨意,讓劉良佐回臨淮繼續統兵!”
“朕說了,京營需要一位會帶兵打仗的將領統領訓練,劉良佐還是繼續留在京營吧!”
劉良佐是不可能再出去領兵的,朱慈烺把他調到南京來,怎麼可能再放他出去。
高宏圖說道:“那陛下應該重新和內閣商議,重新選派一位總兵到臨淮接任劉良佐的總兵職務!”
劉良佐立場偏靠馬士英,算是馬士英一派的人,既然被調走了,高宏圖覺得不如選一個他們相熟的人過去任總兵。
馬士英看了他一眼,神色如常,接話道:“不必如此麻煩,臨淮副總兵郭明,同樣戰功赫赫,立功無數,剛好可以將他提拔成總兵,能更好管理手下的士兵。”
錢謙益暗諷說:“戰功赫赫?立功無數?郭明這個人我怎麼沒聽說過,還請馬閣老詳細和我們說說他的戰績!”
看他們有點明爭暗鬥的意思,朱慈烺都想笑,曆史上馬士英靠著江北四鎮,在朝堂上可是壓得東林黨抬不起頭來,好幾個東林黨元老都被排擠出朝堂,錢謙益更是有意投靠馬士英。
現在有自己當皇帝,能靠軍事能力壓製他們黨爭,馬士英反倒是一直處於下風的,但朝堂也不是東林黨說了算。
看著他們爭吵不休的樣子,朱慈烺提醒道:“咳咳,朕的旨意已經發下去了,林峰也已經上任臨淮總兵,不好更改。”
“現在確實不好朝令夕改,可以過段時間找個理由再把那林峰調任。”
一旁的王思恩也不是傻子,之前皇爺已經提醒過自己,經過之前的慌亂後,已經冷靜下來,知道是時候輪到自己出場了。
他拿出身為司禮監秉筆的威勢,對著群臣怒喝道:“你們好大的膽子,這是想逼宮嗎?”
司禮監的一二把手,也有著大明“內相”的稱呼,地位不比他們差些,對他們的僭越行為,自然可以嗬斥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