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幾人都麵色一冷,這群文官是想斷他們財路,沒有哪個將領不吃空餉的,隻是多少而言。

不過兵冊的事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到時候隻需要找些百姓,臨時充當士兵,湊人數,事後在讓百姓離開,一樣能拿到空餉。

對於高宏圖想去清點士兵人數的事情,朱慈烺自然同意,回道:“朕允了,此事就由戶部和兵部一同完成!”

他繼續說道:“對於欠餉之事,危害之大,朕的內帑還有幾十萬兩銀子,決定先借給戶部國庫,四鎮各分發十萬兩銀子,把之前欠餉先還上。等國庫收上稅銀,戶部再還給朕!”

“臣叩謝陛下!”

劉良佐高傑等人聽到弘光肯出錢,立馬高興叩謝。

朱慈烺打斷他們,嚴肅說道:“你們幾個不用高興太早,朕承諾以後按時給你們發放軍餉,但你們軍紀渙散的事情也要解決,大明官軍不需要兵匪,你們回去把之前作亂之人斬首示眾,如果朕再聽到有誰的部下縱兵劫掠的,主將降職,朕派欽差親自去監督整頓軍紀!”

幾人聽完,心中那些心思都趕緊收了起來,決定回去後這段時間要好好約束一下麾下士兵,別撞槍口上了。

而且通過這些語氣態度,神情表現之類的,他們也基本認識了些這個弘光皇帝的性格,好像要比崇禎要強勢有主見一些。

這時,一名吏部給事中突然出列,對弘光說道:“陛下,臣吏部給事中李然先彈劾次輔馬士英,在鳳陽總督任上,疏忽職守,對高傑、劉良佐麾下士兵放縱不管,造成民怨沸騰,有損朝廷威儀!”

高傑和劉良佐當時歸他節製,馬士英見火燒到自己身上,這種賴不掉的事就要把責任降到最小,他解釋道:“臣總督鳳陽、廬州期間,忙於剿滅叛將劉超,撫恤災民,恢複農作,政務繁忙之下,對高、劉二人確有失察!”

這些罪名並不能對一個大臣怎麼樣,隻是小小打擊一下,朱慈烺便道:“在其位,要謀其政。既然次輔負有失察之罪,那就對你罰俸兩年,用來補償那些受到兵匪霍亂的百姓!”

對於這個結果,其他人沒繼續糾纏著,意義不大。

朝會繼續,後麵有幾個言官反對前些天關於秦良玉的總督四川的事,被朱慈烺壓下,又說了一些其它事情後,在吵吵鬧鬧中,朝會結束。

眾人在出宮的時候,一個小太監找到了高傑和劉良佐。

“高總兵,劉總兵,陛下有請!”

兩人心中疑惑,不知道弘光找他們什麼事,但還是趕緊跟上,一路上兩人也不好交流情況,隻是默默走著。

到了一處殿門外,小太監進去通報後,一會就出來讓高傑先進去了。

高傑進去行禮後,朱慈烺就直接問了他一句:“高傑,你覺得自己是大明的官,還是覺得自己是流匪?你手下的兵是官軍,還是匪兵?”

高傑一聽,就知道是又要敲打自己了,不過他也不以為意,跪下說道:“陛下,何出此言?臣自然是大明的官,效忠的是陛下和大明,臣麾下的兵自然也是大的官軍!”

這些沒營養的官麵話,是震懾不了這種人的,朱慈烺盯著他,沉聲道:“你高傑桀驁不馴,粗暴好殺,麾下軍紀敗壞,你這種將領放在哪個朝代都是不被允許的,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朕不想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