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怎麼樣朱慈烺現在也沒法追究改變,他隻需要知道真實情況,繼續問:“那你覺得南京京營八萬大軍實際有多少?”

“大概有四萬多人,前幾年李邦華整頓南京京營,好了一段時間,但李邦華回到北京後,慢慢又恢複原樣了!”

就這點實際兵力,朱慈烺也是無語了,這軍隊腐敗糜爛成什麼樣了,難怪曆史上江北四鎮和史可法敗亡後,南京城會開城投降,他們貪生怕死,既不敢打,也打不過。

聽完南京城的情況,現在自己心裏也有數就行了,他讓眾人退去,該幹嘛幹嘛。

第二天上午,一大早的時候,南京城裏十來個有分量的官員就在史可法的帶領,過來找太子商量登基稱帝的事。

不怪他們急切,國不可一日無君,整個南方都等著新帝的消息,曆史上朱由崧在五月十五日就即位稱帝了,現在都五月二十三號了。

這些官員急也還有一點,別看他們現在都是各部尚書啊,侍郎啊,但南京六部是虛職,北京六部才是實權實職,他們現在是沒實權的,隻有趕緊擁立太子登基後,獲得認可,他們的權力才能合法管理整個南方。

商議過程朱慈烺以自己的主導意見為主,畢竟現在主動權不在南京六部手中,他們沒管控朝政,自然底氣不足,他們說的朱慈烺可以否掉,朱慈烺說的,他們得認下來。

最近的一個吉日是在兩天後,眾人決定兩日後舉行太子的繼位登基大典。

商定年號為“弘光”,其實弘光這個年號很契合當下的局勢,弘是廣大、擴大的意思,光是指的光複,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擴大統治、光複大明國土。

朱慈烺也不怕避諱曆史上朱由崧的情況,也不會像其他一來就搞什麼“聖”什麼“神”之類的年號,弘光朝之所以一年被滅,完全是因為朱由崧太廢了,和南明內鬥,或許當初他也想著光複大明,但他這個傀儡皇帝也無能為力。

接下來又繼續商量他便宜老爹的諡號廟號,諡號“烈”也是稱讚崇禎的,殉國烈跡,廟號他們商量“思宗”朱慈烺自己是不同意,改“毅宗”,決定毅宗烈皇帝。

崇禎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慈烺在南京登基繼位稱帝,改元“弘光”,應朱慈烺要求,登基大典一切從簡,減少花費,所以這個登基過程並不盛大。

之後在奉天殿宣讀任命:史可法為內閣首輔,兼任吏部尚書,

一般來說吏部尚書是不能入閣的,但現在確實沒什麼好人選,隻能讓史可法暫時擔任,等過段時間在把他換掉。

馬士英為內閣次輔,兼任兵部尚書。

高宏圖為戶部尚書,入閣輔政。

薑曰廣為刑部尚書

路振飛為督察院左都禦史。

張慎言為工部尚書

錢謙益為禮部尚書

王思恩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韓讚周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還有各部門的左右侍郎等等

……

(文武官員的一些勳職、虛職、頭銜就不一一寫出來了,又多又麻煩,統一寫實職,到此,要特別說明,本小說文中曆史人物的官職已經發生改變,請不要跟正史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