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世就不可能了,朱慈烺逃出北京城,又早就派人傳出自己的消息,讓南京眾人知道太子還在,大明的繼承人還在。

所以南京各部就沒有想過要重新擁立過誰的想法,朱由崧也沒有想過要當皇帝的念頭,盧九德和馬士英也沒去找朱由崧,朱由崧和潞王也早早來到了南京城。

其餘人很多不認識,朱慈烺對史可法說道:“史大人,本宮對南京官員麵生,要麻煩你向本宮介紹一番!”

“是!”

史可法拱手一禮後,指著一人開始介紹說:“這是兵部侍郎呂大器,這位是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忻城伯趙之龍、魏國公徐久爵,右都禦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薑曰廣,鳳陽總督馬士英……”

每介紹一人,對方都朝朱慈烺拱手行禮,朱慈烺則一一點頭示意,算認了個臉熟。

馬士英能來,還是因為之前他寫了一封信給黃得功,讓他勸馬士英過來擁立自己,讓馬士英以節製黃得功、高傑、劉良左三鎮兵馬為代表的軍隊勢力,支持自己登基,增強他朱慈烺的威勢。

這次迎駕,很多曆史上的名人啊,都在這裏一一見到,投降的,殉國的,這裏都有。

跟眾人認識一番後,朱慈烺說道:“時候不早了,本宮第一次到南京來,還要盡快去孝陵祭拜太祖和孝慈皇後。”

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墓在南京,朱慈烺到來,作為他們的後世子孫當然要第一時間去祭拜。

因為這次不是國祭,不用所有官員去,除了主要的陪同官員,其餘人都各自散去了。

朱慈烺來到孝陵後,孝陵衛指揮使已經率軍在此等候了,見到他後,趕緊行禮道:“孝陵衛指揮使梅春,參見太子殿下!”

孝陵衛士兵也跟著一同參拜。

“諸位辛苦了,請起!”

孝陵衛是專門守護孝陵陵墓的軍隊,守衛太祖陵墓兩百多年,這位指揮使還在清軍占領南京後,誓不投降,率軍和清軍死戰,是個有血性的人。

後麵的事情,在禮部官員的主持下,朱慈烺和福王,潞王上香跪拜,朱慈烺手捧祭文,謹以虔誠之情,朗聲高唱。 敬祭太祖高皇帝之靈:

太祖聖德,光耀千秋。開創大明,偉績豐功。定鼎江山,恩澤四海。

臣忝為太子,謹遵祖訓。立誌中興,重振皇威。然時運不濟,國難當頭。

寇賊肆虐,社稷危殆。蒼生蒙難,臣心甚憂。惟祖英靈,昭鑒臣心。

祈太祖賜福,庇佑大明。臣當竭盡所能,挽狂瀾於既倒,中興大明。

祭文念完,眾人再拜。

朱慈烺突然對著兩人說道:“福王叔,潞王,我大明皇室遭此災劫,根本原因是失了民心,百姓不再擁戴明皇統治,大明要是亡了,沒有一個藩王能獨善其身,希望你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之所以在這裏說這些話,卻是心中不由來的火氣,福王和潞王這些藩王的名聲在各自藩地可不好,搞得天怒人怨。

李自成的闖軍進攻的時候,當地百姓不一起抵抗叛亂就算了,還裏應外合,列道歡迎,還迫切闖軍推翻這些藩王的統治。

兩人聽到這話,臉色頓時變得陰沉起來,在太祖陵墓麵前公然指責他們,是多不給麵子。

他們兩個欲言又止,朱由崧想發火卻又底氣不足,福王一脈就剩下他幾人了,孤家寡人的,在太子麵前可不夠看。

雖然太子說的有點道理,但他心裏卻又不認同,他們藩地的賤民,接受他們的一切統治,就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