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清州停了十幾天,朱慈烺終於帶著大軍走了,七萬多大軍浩浩蕩蕩,後麵還跟著後勤,和幾萬願意一起南下的流民。
新招募的五萬士兵,由於時間太緊了,很多人連兵器都沒有,軍服也沒有,兵器是來不及打造了,軍服也隻是一千多套,大部分人都是穿著原來的衣服,遠遠看著,他們身上破破爛爛的,也跟流民一樣。
但沒兵器沒軍服,那也要操練起來,現在吃的不成問題了,每天行軍走路,都要操練隊列,操練紀律,晚上還要接受之前培訓那些太監的思想教育。
朱慈烺的練兵方法,那是參考後世夏國軍隊的,隊列,紀律這方麵他非常重視,他可不希望自己的軍隊像烏合之眾一樣,亂七八糟的。
於此同時,另一件影響華夏曆史幾百年,影響大明,大順和大清的曆史走向的事情,也正在發生著。
遼東總兵吳三桂,投降大順後,又反叛了。
大順軍占領了整京師,聽聞崇禎已死的吳三桂,不敢再外觀望,急忙率領他的勤王軍退回山海關。
前有大清,後有大順,山海關夾在兩個王朝勢力當中,處境相當危險,繼續效忠大明是不現實了,因為以朱由檢為首的明廷已經不存在。
他們同長江以南的南京六部相距太遠、音信不通,政令不達,可走的道路就隻有在降順、降清之間做出選擇。
吳三桂隻得和山海關總兵高第等眾將領商量,投降誰比較好,綜合各方因素,身為當前遼東勢力的領軍人物,吳三桂拍板決定,決定投降同是漢人政權的大順朝。
中原王朝興衰更替,他們覺得大順會像曆朝曆代一樣,正常的取代大明,成為新的一統王朝,投降他們比投降異族更容易讓人接受。
後麵跟大順過來招降的使者談判也比較順利,李自成承諾封他為侯爵,其餘眾人都有封賞,他月初的時候剛被崇禎封為“平西伯”伯爵爵位,到月末就要升為侯爵了。
談判完成,山海關的防務李自成派原先投降的唐通過去接管,吳三桂等眾人率部到北京接受整編和接受李自成的召見受封。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不出意外到了北京城裏,他們就是大順的臣子了,但北京城裏的拷餉卻出事了。
負責拷餉的劉宗敏這段時間是忙壞了,是數錢忙壞了,北京城裏的官、商太有錢了,短短幾日,就已經拷出來兩千多萬兩,讓他們大開眼界。
許多被拷打得人受不了就想賄賂拷打的人,所以這段時間拷餉的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這一發不可收拾,人心中的貪念是無窮無盡的,得到了還會想得到更多。
一時間北京城內有些條件的富戶都遭了殃,有些人甚至今天被拷打完放回去,第二天又被另一隊人抓去再拷打,弄得北京城裏死傷無數,人心惶惶。
吳家,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同樣被抓去拷餉,甚至大順的士兵搜家時,還把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給抓走了,後麵落到劉宗敏手裏。
吳家的下人看到這個情況,嚇得趕緊跑出北京城,去山海關給吳三桂報信。
吳三桂就在半路上遇到給他報信的下人,那下人訴說的時候,把北京城裏發生的情況,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得知自己的家人遭了難,自己已經投降了李自成竟然還對自己的家人動手,哪有這樣做的道理。
吳三桂頓時就猜疑了起來,自己手握重兵,跟其他投降的草包總兵不一樣,關寧鐵騎的戰力,可能會引起對方的猜忌不安,這次召見,隻怕李自成是想把自己騙進北京城裏,好解決掉吧。
自家遭了難,妻妾被褥,可能自己還有人身危險,加上大順軍的所作所為,完全把原大明朝的官紳階級當魚肉宰割,隻怕不利於日後的統治,大順朝此為,必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