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史可法的勤王軍(1 / 2)

現在的牛金星,眼看大順的地盤越打越大,連大明的京師都被他們打了下來,大明亡國已不可避免,順朝崛起在即。

新朝廷的成立,必然需要大量官員治理,想要在朝廷裏有更多的話語權,就要有更多的自己人。

況且,宋獻策和李岩能力越發出眾,對自己的地位威脅越來越大,所以啊,他要提議開科舉,自己身為大順的丞相,占領京師的第一次科舉,必然是自己主持。

到時候就可以運作一番,把更多的自己人,安插進官場,提早占領一些重要位置。

另一個李岩,也是文武雙全之人,也反對說:“丞相不妥,現在正直關鍵時刻,還是要以兵事為主,明朝剛沒了皇帝,天下無主,人心惶惶,我們更應該趁機占領更多地方,把整個北方徹底納入大順的統治。

機不可失,像山海關地區,山東與河南,我們都還沒徹底占領,要是時間拖久了,南邊的明庭定會做出反應,到時候恐有變故,會添更多麻煩。”

“陛下,山海關的關寧鐵騎可是大明的精銳,前些年我們可沒少吃他們的虧,必須得解決!”

“那是以前,現在那吳三桂見了我們,還不是灰溜溜的跑回山海關了。”

大順軍攻城的時候,吳三桂還在勤王的路上,慢悠悠的趕來,崇禎下詔讓他帶兵勤王,吳三桂張口要一百萬軍費。

朝廷實在拿不出錢了,讓他帶兵來打完仗再想辦法,吳三桂不好明麵抗旨,就帶兵慢悠悠的走,一路觀望,看你皇帝和百官急還是我急。

可憐大明朝,花費巨額金錢養出來的遼東軍,幾乎成了遼東將門的私軍,每年的軍費像無底洞一樣填不滿,把祖家吳家養成心腹大患。

看見順軍攻破北京城,吳三桂心知不妙,毫不猶豫,帶著手下的兵馬,調頭就往回山海關回去。

這裏眼見大部分人選擇先占領地盤,李自成才說道:“科舉之事那就先緩緩,拷餉之時多留他們一命。”

“是!”牛金星見幾人都沒同意,也隻能無奈應下,不過心中對宋獻策和李岩就更加不滿了。

李自成繼續說道:“不過,像魏藻德,其餘幾部尚書,那個周奎,成國公朱純臣,等一眾勳貴,就沒必要留他們性命了,他們跟明朝與國同休,明朝沒了,留他們幹甚。”

眾人一一點頭,這些勳貴又不是他們大順的勳貴,又不是主要的管理官員,拷完餉,殺起來不帶絲毫猶豫的。

“至於吳三桂,現在他翻不了天,京師已落入額手中,外有建奴,他夾在中間,隻能向額投降,商量完後就派人去招降他,再由我們的大軍接管山海關。

還有那崇禎的小太子,幾天了還沒找到,怕是趁亂跑了出去,不出意外的話肯定跑去南邊了。”

“連他老子崇禎都不是陛下對手,那毛頭太子更不足為懼!”牛金星無縫銜接,一個馬屁就拍了過去。

“那是自然!”李自成心裏舒爽笑道。

“至於山東,還有劉澤清部在那裏駐紮,這家夥貪生怕死,命郭升率八萬大軍出擊,擊敗劉澤清,一舉拿下山東省!”

與此同時,南京方麵準備的勤王軍隊,兩萬人馬才剛剛抵達長江南岸渡口,此次勤王軍的負責人,就是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史可法。

勤王詔書一個月前就發往天下各地,可為什麼拖到現在,南京的勤王軍才出發。

原因也一樣,沒錢,打仗要糧要餉,京師京營的軍隊都發不出餉,更何況還是南京這個副都。

軍隊沒餉,加上南京各個官員推托,對勤王之事並不太在意,北方打生打死,關他們南方什麼事,每次打仗都是從南方調撥糧,這些官員隻會覺得朝廷一直在向他們索取,年年這樣,讓他們不勝其煩。

南京各部,各個官員不肯定出錢,南京京營也不肯出兵,那怎麼辦,負責兵事的兵部尚書史可法隻能天天去遊說官員商人籌錢,籌糧,他發布“號召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的南都公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