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這些地區,真的不能再收稅了,朝廷再窮也不能收,反正也收不上來,從百姓手裏收五十萬,下邊人能貪掉三十萬,為了這一點錢,皇帝要背負橫征暴斂的名頭,可不劃算,不如取消。
大明朝在北方的百姓的心裏,已經喪失了全部民心,李自成的軍隊打過來,不少百姓更是在城中充當內應,期盼大順軍推翻大明,大順軍的那句話:闖王來了不納糧。是深得人心。
大明在北方要是繼續征稅,隻會逼得百姓全部投向李自成,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本來崇禎朝剛好碰上小冰河時期,冬季時間變長,天氣寒冷,夏季又時常大旱千裏或洪水泛濫,還有蝗蟲肆虐。
整個北方農民種地基本沒什麼好收成,百姓難以維持生計,朝廷不減免稅收就算了,稅收一樣不少的收,官吏敗壞,交不上的就讓其賣田賣子賣女。
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了,就造反,百姓造反,朝廷派兵鎮壓又要錢,恰好朝廷缺的就是錢,遼東那邊也缺錢,國庫沒錢,官員又慫恿崇禎給百姓加稅,把“遼餉”、“剿餉”、“練餉”三項加到百姓頭上。
本來農民軍都被剿滅過的,就逃了些首領和小部分人,要是朝廷能安頓好百姓,或許還能挽回民心,但農民軍沒了,貪官汙吏又繼續逼迫百姓,遼東戰事有變,把鎮壓農民軍的軍隊調走,農民軍又跑出來振臂一呼,百姓又紛紛加入農民軍。
本來百姓就活不下去了,還給百姓加負擔,這不是把百姓逼到對立的一方嗎,朝廷需要鎮壓剿滅,就需要錢,這加稅就一直停不下來,結果就越剿越多,陷入死循環。
漸漸的,大明就失了全部民心,滅亡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都是錢,是稅惹的禍,是官員不作為,貪汙腐敗的禍。
皇帝無能,被官員阻止收取商稅,國家財政收入隻有從農民身上收,把農民壓迫得活不下去,才是農民起義造反的原因,所以後麵的稅不能向農民收,國家的財政收入,要轉向商業商稅,向富人收。
寫好告示後,朱慈烺吩咐道:“把這個告示發向整個山東,下到村鎮,必須要讓整個山東的百姓都知道朝廷免稅了!”
這個政令很重要,必須要讓山東的百姓都知道才行,要不然那些官員膽大包天,定會瞞著百姓繼續收稅。
“是!”王思恩出去準備找人抄寫告示。
“等等,另外,派幾個斥候南下去南京,告訴南京六部的尚書,本宮還沒死呢,讓他們在南邊整頓軍務,隨時接應本宮南下,把本宮沒死的消息在應天府也散開去,黃得功我親自寫一封信,也送去!”
崇禎殉國的消息傳到南方後,加上太子也生死不明的情況,南方這些大臣們就想著擁立新君了,可惜如今朱慈烺沒死,自然也要把消息傳出去,免得南京這些官員一通亂搞。
“是!”王思恩一起應著。
時間很快過去,接管大軍後,軍營總體安穩,到第二天一早,董大為率領一支隊伍,帶著軍餉出發,去收服在外邊的兩支駐軍。
這裏安定後,鄧廣之也帶著五十騎兵,回德州衛所,準備將他們的家眷帶過來,跟著出來的衛所兵都不回去了,跟著太子軍餉那麼高,足以養活家裏人,太子殿下又體恤他們這些當兵的,還回去受那些鳥氣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