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強悍的守墓係統(2 / 2)

雖然皇陵沒被盜,但從那次襲擊後,這裏所有這種石縫,都再也不能開合了,就這樣一直 ‘鎖’了整整三年。

而第二次被鎖,就是在民國時期了,那時也是軍閥混戰,山外有個軍閥,也好像了解到了皇陵的一些信息,就帶了幾百士兵進入這個小縣城內,也是專找這種裂縫直接下手,他們試圖用炸藥把這種裂縫炸開,還動用了工兵,往這個裂縫裏填了很多烈性炸藥。

但讓那個軍閥感到意外的是,當炸藥引爆後,那個裂縫毫發未損,連個石頭渣都沒炸掉,按說那種劑量的炸藥,即使是鋼板也都能炸開,但卻沒炸開這些看似普通的石頭!那個軍閥是亡命之徒,脾氣暴躁,一看炸不開,頓時大怒,立即就抽出手槍,把工兵隊長給斃了,並且命人塞進去比第一次多幾倍的炸藥,試圖再炸,但就在這時,原本忽然晴朗的天空,忽然陰雲密布,並且很快下起了雨,當那場大雨過後,那些士兵大部分消失了,地上隻剩下一些零星的肉塊和血水,僅有兩名士兵幸存下來。

而那兩個幸存的士兵,回到山外後,也把這種詭異的經曆傳播開去,從那以後,便再也沒有軍閥來騷擾了。但和上次一樣,雖然這些試圖盜墓的人沒能成功,但石縫還是鎖了幾年。

這次會不會是同樣的情況呢?如果是的話,我們要想找到那個村子,就少了條很重要的途徑,並且暫時不知從何入手了。”

蒙老頭的這番話,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中,如果真像他說的這樣,對我們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挫折,因為從那人的口中我們得知,西麵的夾道通往那個村莊,而那個村莊,很可能就是在秦始皇陵的核心區域,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找到那個村莊的路徑,必須要進入這種石縫內,如果石縫一閉合,那我們就真的就無計可施了。

王教授眉頭緊皺,一言不發,在苦苦地思索著對策。

而鄭旭則搖搖頭說:“也許事情還不至於如此悲觀,我之所以意識到那塊巨石不是石頭,是因為我看到石頭的底部沒有窟窿——我們之前都看到了,那幾株綠色的晶體,是插進石頭裏的,即使那幾株晶體消失,石頭上按說也應該留下幾個洞,但我仔細看了一下,發現石頭底部一個洞都沒有,因此,我猜想這應該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就爬上去跺了幾下,我這才發現,每次往下一跺, ‘石頭’表麵竟然稍稍凹下去一塊,然後再慢慢反彈起來,因此我更加確定這不是石頭了。

大家注意到沒有,不論是這裏,還是那個夾道,其環境都很特別,比如那個夾道裏,即使在白天的時,能見度也那麼差;而在這個石縫附近,不但溫度高,而且周圍好像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連片葉子都落不進來,這都說明,每個這種裂縫附近,都有一個相對獨立的 ‘環境’,而這種環境,好像都和那種 ‘全息蟲子’造成的。

而那些泥燕叼上來的土,之所以堆在那裏,很可能就是與 ‘全息蟲子’的繁衍有關,剛才我往空中撒了幾把土,就可以讓那種 ‘全息蟲子’突然大量繁殖,使某種生態平衡突然被打破,一旦生態平衡被打破,就會發生各種紊亂,而這種紊亂,就可能導致這種石縫自動被 ‘鎖上’了;還記得嗎?從我們已經了解到的情況上看,守護這裏秦始皇陵的,是一個 ‘活’的係統,而不是幾套 ‘死’的機關裝置,這才是它最高明的地方。

這座小城,這座小城裏的人,還有這裏的建築,甚至小城內人的生活方式,信仰,以及經濟模式等,都是圍繞著保護秦始皇陵而設計出來的,這種設計如此經精妙、複雜、怪異,令人歎為觀止。

一個埋在地下的宮殿,即使埋得再深,再堅固,隨著時間的流逝,地表的變化,和地殼的運動,最多經曆數萬年,就會發生進水,結構被破壞等狀況,更不用說有被人盜挖的危險了,而秦始皇陵到現在,也不過短短的兩千多年時間,兩千多年的時間在人類曆史上顯得很悠久,但在地質史上,不過是須臾之間,這種用 ‘活’的係統來守護的陵墓,也許可以經曆幾萬年、十幾萬年,甚至更長,這完全不是那時古人的思維方式。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座陵墓就是 ‘史前人類’的後代——長袍人——設計的,並且他們還把某種神秘的基地,和秦始皇陵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這裏的秦始皇陵,不過是他們實現自己目的的一種手段,可他們為何要這麼做呢?這裏麵又有什麼更大的秘密呢?

我之所以忽然說這些,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換種方式思考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並且我已經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