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照大於等於護照
去海外,護照是重要的身份證明,一旦丟失就會很麻煩,我恨不得把它放在被窩裏麵一同入睡。報考學校、去銀行開戶、購買啤酒等事情都需要出示護照。它體積大,又沒法放到錢包裏,所以留學生丟護照也算是常見的事了。在《十年颼颼》裏提到的“三不要”原則裏,其中一條就是——不要丟護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隨便說說的。而在新西蘭,駕照不但是駕照,還約等於身份證,大部分需要身份證明的地方都派得上用場,因此很多人去考駕照並不是為了開車,比如我。
說來真是奇怪,新西蘭是沒有像東方時尚那樣的駕校的。駕駛執照分三個級別:Learner License(學習駕照)、Restricted License(限製駕照)和Full Licence(正式駕照)。Learner License隻需要考過筆試就能拿到,然後就可以開車上路了,隻是旁邊需要坐著有Full License的人,也可以理解為隻要擁有Full License就自動升級成“誌願者教練”了。拿到Learner License的六個月後就可以申請參加Restricted License的考試,一年半以後再參加Full License的考試。
懷著那並不“單純”的目的,我在大學圖書館裏認真地翻閱筆試題,因為一次考試的費用要將近一百新西蘭元,所以要保證一次通過。我本來壓力很大,可看到文字才知道,題目原來是那麼地簡單。有道題的大意是問:“當出了交通意外時,首先應該先聯係誰?”選擇答案有四個,大概是:同事、老板、太平紳士、警察。還有一道是問:“當前方有牛羊群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選擇答案大概是:直接撞過去、不停地按喇叭、等牛羊群離開再通過。背書本記答案是咱中國學生的強項,我一個下午就全部背完了。為了方便華人移民人群,新西蘭還提供全中文試卷,而我卻積極向上地選擇了英文考題,並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績。一周左右,我的“身份證”就寄回家了。
人的欲望不可低估,錢包裏多了駕照,手就開始癢癢想開車。隻要拿著中國駕照的翻譯件,就能直接當Full License使用一年,可以合法單獨開車上路。我決定買輛便宜的二手車,再拿著中國駕照直接去考Full License。事實上,我擔心的不隻是安全,而是腰包裏的鈔票,如果沒通過,考試費就等於打了水漂。聽說Full License的考試極其嚴格,並道的時候除了看反光鏡,還要回頭,而且下巴需要過肩,否則絕對不及格;路過十字路口,有的考官會突然讓司機停在路邊,會問剛才路過十字路口的時候,路邊有幾條狗?幾個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答錯了也不及格。
知道新西蘭的二手車便宜,但沒想到這麼便宜,我挑上了一款1997年的雅閣,隻需要3500新西蘭元,當時合人民幣才15000元左右,我當即就打電話約對方看車。車主是個香港學生,我裝作很懂地查了查車,跟他套磁,講了兩句粵語,又砍下來200新西蘭元,最終以30邁的速度把車開回了家。
任何美好的事情開始後,都會帶來一些煩惱。情侶熱戀後,要吵架;考進好大學歡呼雀躍,接踵而來的論文卻讓人愁眉不展;媽媽幸福地抱著新生兒,之後會苦於夜裏喂奶沒法睡覺。我與我的新寵也同樣逃不過世間規律,盡管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自己做自己的“車夫”,一切都是來去自由。不過,“路癡”加“路麵殺手”的我,隻限於在不超過家四十分鍾路程的地方活動。一般的街道停車都不收費,直接停在路邊就可以,但市中心的車位非常緊張,停車費也不菲。比較靠中心的停車場要10新西蘭元/小時,路邊的停車位一般是2新西蘭元停15分鍾,需要停多久就投入相應的硬幣,機器會自己打出停車條兒,把它放到前車窗內就可以了。
市中心是吃喝玩樂的最佳場地,和朋友約在這裏喝咖啡,停車就是個技術活兒,但這並不是從停車的技術層麵來說的。停車是以投入的硬幣來決定停泊時間的,每次我們都要事先預估好,要喝多長時間的咖啡。為了不吃虧,我們預估的時間總是太少,每次聊到興致勃勃一看表,停車時間已到。要麼散夥,要麼趕快回到車位續費,經常是一個下午續費好幾回。解散時會總結道:“早知道還不如一下交5個小時的呢。”總結歸總結,可每次還都如此,誰也不想交了5個小時費,剩2個小時就撤了。錢可是退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