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曾國藩(1811—1872年),晚清時湖南湘鄉荷葉塘人(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太平村),生於一個耕讀傳家的傳統知識分子家庭。乳名寬一,學名子城,20歲時自取號滌生,23歲考中秀才,24歲考中舉人,28歲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生,試後改名國藩,同年殿試考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開始官宦生涯。30歲時授清廷翰林院檢討,開始記日記,終生不輟。31歲時,用心學習傳統理學,此後十年間十次升遷,從翰林院侍講學士直至兵部左侍郎。41歲時,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太平天國起義。42歲時,回家奔母喪。43歲時,接到清廷幫辦湖南團練旨,受好友郭嵩燾的勸說,出山創辦湘軍,以抵禦太平天國軍。44歲時,正式發布《討粵匪檄》,出兵征討太平軍。初出兵,即兵敗靖港,投水自殺獲救。45歲,又被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大敗於鄱陽湖口,自殺未遂。46歲,率領湘軍進入江西省境內被困,第二年,因其父去世,回家奔喪,脫離江西困局,居家反思。48歲再度出山,重振旗鼓。50歲,兵敗被困於安徽祁門縣大營,生死一發。51歲,創辦了安慶軍械所,製造西式武器,開始中國近代化工業製造的起航,隨後,又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蒸汽輪船。52歲,他的門生李鴻章創辦了淮軍,其幕僚左宗棠入浙江創辦了楚軍。53歲,邀請容閎帶六萬八千兩銀子赴美國采購機器。54歲,率領湘軍攻入天京,平息了持續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國起義。取得勝利後不久,屢拒友人、部將“勸進”的要求,題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聯,自剪羽翼,解散了湘軍。55歲,授命李鴻章創辦江南製造局和江南造船廠,拉開了洋務運動和中國大機器工業的序幕。56歲起,受命鎮壓撚軍起義,最終“師老無功”。60歲起,擔任直隸總督,處理“天津教案”,頂住法國的壓力與之周旋,卻引得全國輿論的指責。同年秋天起,赴南京處理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的“刺馬案”。62歲,連上五書,要求清廷向美國派遣小留學生,選拔幼童到美國生活留學,此舉拉開中國近代大舉留學西方的序幕。同年底,因突發腦溢血,於南京兩江總督府內逝世——大略了解一下曾氏的生平,有助於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本書。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是所謂的“同治中興”的第一名臣,也是享譽一時的文學家、軍事家、倫理學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終身進行管理實踐的管理學家。他的管理倫理思想,極富儒家學說的特色;同時根據他的親身實踐和體味,也帶有極其濃厚的大曆史轉型期的痕跡。對同樣處於曆史大轉型期的今天,其文化和管理事業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曾國藩一生恪守著傳統儒家所謂的“臣道”,重於做實事,不輕易參與“清議”的爭論中,所以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始終保留著一個沉默寡言的形象。這點,就是後代史家所美譽的“無言事功”,這也使得很多人知道他,也知道他的《曾國藩家書》,卻不清楚他真正為民族事業做過些什麼。這不奇怪,縱然曾國藩本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恪守著最古老的儒家訓誡,做的卻是曆史文化大轉型期最實在的事。而他本人的影響力不是“無言”所能遮蔽的,他對其後的曆史和曆史人物如李鴻章、梁啟超、章太炎、袁世凱、蔡鍔、蔣介石和毛澤東等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他所開創的洋務事業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他開創的文人帶兵方式影響了身後所有的軍事將領,他開創的“湘軍私屬武裝”為後來中國的軍閥混戰提供了辦軍割據的範本,他遺留的“天下有事、東南自保”訓誡直接架空了清廷腐朽的統治……更重要的是,他“重實幹、輕爭論”的建設方案,能夠跨越百年、直接構建並影響著我們現在現代化轉型的生活。所以,對於我們,曾國藩不僅僅是一個遺留了家書訓誡的死者,而是一個無所言卻無不在的智慧象征。不能認識這一點,也就無法理解曾國藩對於現代中國管理思想的重要意義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