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附件2(1 / 1)

誰才是蔣緯國真正的私生子

1992年底,筆者喜獲蔣緯國舊日情婦施莉玲狀告中國檔案出版社《蔣氏家族秘史》一案勝訴,即前往采訪了施莉玲全權代理人王金汝。老王告訴筆者,此案的勝訴,為下一場程於傑狀告生身親父蔣緯國的訴訟案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現在他正與程於傑一起著手準備狀告台灣蔣家的訴訟事宜,搜集有力的書證旁證,向蔣家索取程於傑應得的撫養費與遺產。

聞訊於此,筆者不由脫口而出:“程於傑是蔣緯國的親生長子,那麼,程英嘉呢?他是誰?”

與施莉玲相鄰整整9年的王金汝毫不遲疑地告訴筆者:“當然是程於傑嘍!程英嘉是他的弟弟。”

這下,筆者更糊塗了,不由翻出那冊1992年第11期《炎黃春秋》,指著第21頁上麵的那篇文章,追問道:“可是,在這本權威性很強的國家級刊物上發表的這篇文章又是怎麼回事呢?程於傑與此文的作者程英嘉到底誰是蔣緯國真正的私生子呢?”

為便於讀者分辨,不妨把這位向新聞輿論界公開宣稱自己是蔣緯國之子的文章全文抄錄如下:

《“蔣緯國和施莉玲之子”——程英嘉先生致本刊信》

社長、總編先生大鑒:

您們好。近日偶閱貴刊創刊號上汪兆騫先生大作《蔣緯國的仕途與婚戀》,覺有舛誤,現不揣冒昧,坦率陳言,以正視聽。

1、家母施莉玲,浙江海寧人,幼失怙恃但從未出國,哪來的“在她父親的催促下……便被飛機載往加拿大,永遠地和蔣緯國失去了聯係”?!而且據我所知,台灣家大人(指蔣緯國。蘇滬一帶對父親的尊稱。筆注)並不是卅十年代在姑蘇和家慈失去聯係的,而是到1949年大陸解放時才茫茫音信兩不知的。他率隊撤往台灣時還有一書給她催其速去。

2、我就是汪文中所謂“幾十年後一位自稱是蔣緯國和施莉玲之子的中年人”。但記憶所及,我似乎從未“表示要到台灣尋父”。汪先生這樣寫不知有何根據?

事實是1978年家母及我曾上書鄧小平同誌,不久中央有關部門曾幾次來人和她談話(其時我們母子均在南京)。1979年夏,我們由寧隻身北上進京找中央有關部門。在京期間隻去過舊簾子胡同梅蘭芳(梅家媽)寓所,和她及許姬傳先生(梅蘭芳先生的秘書)談過話,也見到葆玖等人(我們是幾十年世交),但並沒有“戲劇性地找到一位曾和蔣家打過多年交道的老人表示要到台灣尋父”,所以也不存在什麼“經老人勸阻,中年人默然地回去了。”我隻表示過希望通過有關部門的努力,能和台灣家大人早日取得聯係。

貴刊名流雲集,聲望和地位非同一般,且麵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殊大,不管出於什麼需要和理由,在記實之作且為創刊號上出現如此失真,我感到很遺憾。如以訛傳訛,將貽笑大方。

家母和我現住一起。今年春節她曾去合肥和金定國先生會麵。如有需要,我們可虛席候教。

順頌

撰安

程英嘉12、2於吳中”

(程英嘉先生時為蘇州某公司技術服務部經理)

“蔣緯國的親生私生子當然是程於傑,我對此作過研究考證,具體有三點依據。”老王充滿自信地對我說,“第一點,我們可以從程氏兩兄弟的出生年月上作考證。1936年秋,蔣緯國趁同學程××前往德國柏林參加十一屆奧運會之際,與施莉玲同居在一起,致使施莉玲懷上程於傑。第二年,也就是1937年的農曆六月初二,程於傑出生,這一點可以由當年的戶口簿與程於傑的身份證作為佐證。而程英嘉(原名程於忠,後不知為什麼改為現名)則出生於1938年,與程先生赴德國柏林相差了整整兩年時間。

第二點,從倆兄弟的相貌外表上也可由此可見一斑。明眼人一看便知,程於傑與蔣緯國在長相上十分相似。其次,施莉玲生前曾多次指責程英嘉,不準他在這件事情上瞎插手,好幾次,施莉玲老太甚至在公開場合這麼批評程英嘉。這有上海東方電視台等新聞記者作證。

第三點,我們可以從《南京日報周末版》記者宋安采訪程於傑後發表在1995年11月25日該報上的那篇《蔣緯國、施莉玲之子金陵話身世》一文中了解全過程。”

王金汝的一番解釋,使筆者信服不已。

其實,也是筆者粗心,再仔細拜讀《炎黃春秋》上的那篇奇文,便更清楚了。原來,《炎黃春秋》的編輯在全文照登此文時,已在“蔣緯國和施莉玲之子”這句話上加上引號了呢!筆者這番追問純粹是多此一舉了。

究竟誰是蔣緯國與施莉玲的親生私生子,閱讀此文的讀者自是心明如鏡。

(文中施莉玲、陳冠生、陳於傑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