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江省境內,小山之上,山頂有一破舊的道觀,名為青衣觀,走進觀內,裏麵是一大片空地,適合一群人練功做早課,再前麵有一座主殿名為三清殿,殿的後麵與側麵有一些廂房,這些房子看起來經久失修,有點搖搖欲墜。
正在此時,這個殿前空地之處,這個名堂的一側有一張桌子,桌子前方排隊著一些本地的老百姓,或坐或站,有些人還要人攙扶著,但是一個個都比較安靜地等待著。
桌子後麵有個身穿著青衣青褲,臉上有點胖胖的小男孩坐在高凳上,正在為桌前的人切著脈,胖胖的小手在病人手腕處輕輕按壓著。
一個小孩子給大人看病,怎麼看都有點滑稽,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可現在就是這樣有了這樣的事情。
青衣小男孩的旁邊有把太師椅,有個跟周伯通一樣白頭發白胡子的瘦老頭正坐在上麵打著盹,隨時都可能從椅子上倒下來似的。
都說老中醫,老中醫,看病怎麼都覺得應該這老頭看病才是,大家都說中醫越老越好,小孩看病是不是有點不太正常。
這個青衣小男孩名叫陳風,隻有六歲,其實看病已經很多年了,各種不同的病人都遇到過。為什麼是多年看病,除了一歲以來就給人看病以外,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一歲就開始記事了,是深深地牢記心底的那種,很少有人能記得六歲之前的事情,更別提一歲多的事情了。
從陳風一歲記事以來,初一十五都給附近的鄉村父老免費看病,其他日子遇到上山來的急診也出手相救。
今天是三月初一,陳風看病的一天來了,剛剛地情景是陳風看的今天第一個病人。
陳風在病例單上寫著,王大寶,男,30歲,咳嗽已經有半個月了,吃藥打針沒什麼用。
白天一聲咳嗽也沒有,一躺下睡覺時咳個不停,早晨起床時咳嗽更是厲害,一般有咳嗽時咳半個小時左右才會停下來。舌紅苔黃,咳嗽時有白痰,臉偏白,平時怕冷多一些,不怕熱。
大小便正常,脾氣挺好的,胃口也好,沒有哪裏疼痛,沒有大病史以及過敏史。
陳風把脈完畢,落筆寫下脈象,脈浮緊。陳風心裏有底了,再刷刷地寫了麻黃、五味子等十味藥,寫好藥量以及抓三副藥。
中醫這一套流程走下來,陳風簡直是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看陳風哪裏有小孩子的模樣,簡直比看了一輩子病的老中醫還厲害。
陳風心裏疑惑,這麼經典病例山下的醫生怎麼沒治好,難道被舌象誤導了,現在的醫生以為一個舌頭就能確定病情真是大錯特錯,殊不知還有假舌一說。
陳風看了一下旁邊打盹的師父,山下的醫生也比師父好多了,從來沒有見到師父給病人看過病。
師父除了叫自己看書,也沒有教過自己醫術,討論病情時,都是陳風一人在說,師父都是點頭稱讚,沒有其他話說。
不過,師父天天準備的藥浴非常好,各種藥材配伍很是恰當,一泡澡就精神抖擻,第二天精神別提有多好。
還有師父的太極拳打得非常好,有一代宗師的風範,陳風現在也不比師父差多少。
陳風書寫得這本病例是一式兩份,把寫好的副病例給眼前的病人王大寶,陳風幼稚地聲音響起:“您這個著涼了引起的咳嗽,好好吃藥,注意點別著涼,好起來很快。下一個。”
王大寶接過病曆單,起身向陳風鞠躬,嘴裏說著:“謝謝小大夫,謝謝老神仙!”病人也向老師父鞠躬,然後走了。
一上午很快過去了,今天的病人陳風都看完了,病人都是千恩萬謝地走了。
陳風伸了一下懶腰,回想了一下,就第一個病複雜點,其他病都比較簡單,治起來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