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至,潮州當地都有祭拜月神和燒塔的習慣。與阿曼早早有約的周斌生正要準備關鋪,隻見店門口站著一位中年婦人,神情落寞,手裏一直抱著一隻可愛的玩偶。
“這位太太你是要做紙紮嗎?”周斌生試探地問道。
這位中年婦人抬頭,眼神淒苦:“師傅...你能做這個一模一樣的嗎?”說完將玩偶遞了過去。
“這是我女兒生前最喜歡的玩偶蒙奇奇,她以前睡覺的時候,總是抱著不撒手。師傅...你能做嗎?我..我已經跑了好幾家紙紮店了,他們都說做不了。我從汕頭過來的。”說完,她低眉垂目,歎了一口氣。
“這個,我先看看吧。”
周斌生接過玩偶,反複看了看,心裏也沒底。但是看這位婦人如此悲傷,他有些不忍拒絕,便應許了下來,讓她3天後來取。
周斌生目送這位婦人遠去,心中略有些感慨。為人父母,他五年前也是如此的悲傷啊。這世間最痛苦的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他歎了口氣,便拉下了閘門關了鋪子。
小電驢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頭。一路上,沿街道店鋪門口,一排排到處都是擺好了的小桌子,桌子上供著各色貢品。有潮汕當地的月餅----潮汕朥餅,煎油果、甜酥等糕點。以及各種瓜果-----柚子、柿子、楊桃、石榴、油柑、菠蘿、青柑、橄欖等。
潮汕人一直以來對祭拜月神娘娘的事都是極為看重的。有些桌子上供著芋頭,據說是潮汕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敬拜先人,自古以來約定成俗。
疊成塔山一樣高的紙貢品擺在最後麵,前麵是香油蠟燭,做成蓮花、菠蘿、仙桃等形狀的花籃,印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案頭簾”,遠遠望去,滿街都是金燦燦、紫色、紅色,好生熱鬧。
阿曼在自家的小樓天台,搭起了桌子,放好了貢品和瓜果,香和蠟燭,沏好了功夫茶,就等著周斌生來。她抬頭望著月亮,暗自腹誹:沒想到,今年居然是和別人一起過得中秋,還是一個剛相親不久的男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對這個人,她總有說不出的異樣的感覺。
突然身後,窸窸窣窣一陣異響。她回頭,桌子上的綠豆餅,其中有一塊缺口像被咬了一口。她皺起眉,剛剛是有老鼠嗎?沒想太多,便把被咬過的綠豆糕一並拿開了。
燭光忽明忽暗,似有若無,天台的角落,拉出一個小小的半身人高的虛影,似笑非笑。
“阿曼......在不在?”
樓下,路燈陰影裏傳來熟悉的聲音。阿曼俯身探出頭去,正對上望向天台那雙笑眼盈盈的眼神。
“是阿生啊,你上來吧,我正在供月神娘娘呢。”
阿曼此時絲毫沒注意到供桌上的酥餅又被咬掉了一個小缺口,桌上的蠟燭也隨之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