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開口(2 / 3)

時間再早到2017年初,MBI這個字眼第一次出現在馬康的家庭裏。妻子想試試,馬康最初的態度是開放的。他是生意人,有了孩子後,妻子就沒再出去工作,一直找點事做。

她先試過直銷,扛不住資金壓力退出了,又經曆了幾次其他投資行為,有人把MBI的介紹給了她,馬康曾陪著去“聽過幾次課”。

對於MBI的認知,胡峰和馬康幾乎有著相同的路徑,網絡搜索前幾項關於MBI性質與風險的爭論一度讓他們迷惑,直到一紙判決書的出現,讓胡峰和馬康的態度徹底轉變。

深一度記者也在中國裁決文書網上找到了這份發布於2016年底的判決書,內容顯示,一名叫何振球的中國籍男子於2012年加入馬來西亞MBI國際集團,並以“隻漲不跌”等口號為誘餌,引誘參加者發展他人參加。何振球明知該活動涉及傳銷,仍在我國境內發展會員,賬戶名下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下線賬號多達20餘萬個,其和另一人的涉案金額近3000萬元。一審判決,何振球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而在網絡上檢索,還有一些關於何振球早期的信息存在,他被稱為“中國股神”,曾對MBI做過深入研究,相信這種模式可以讓人人都“被迫”成為富翁。

打不破的MBI“神話”:官方早就定為傳銷,但還有人往火坑裏跳

盡管被指傳銷,微博仍有賬號持續更新MBI相關宣傳信息

模式

2017年10月,回家的車上,胡峰搜羅著各種披露MBI的新聞,車到站時,他相信自己已經有充足的準備去說服父親。

父親來接他,胡峰先挑起了話題,他想問問取錢的事。父親的抵觸突出其來,“你別說話,別說話。”,胡峰的火氣也上來了,聲言如果父親真的做了MBI他會報警。

父親急了,“你這樣,我就斷絕父子關係。”

胡峰沒想到父親會陷的這麼深,到家吃過晚飯父親先出了門,過會兒打來電話讓胡峰一起去上課。“有些問題我跟你說不明白,但有人能講明白。”

“上課”的地點就在胡峰家對麵的小區,屋裏客廳已圍坐了七八個人,桌上擺著花生瓜子,前麵放著塊小黑板,音響還放著柔和的音樂。

講課的是個小夥子,之前也是他“敦促”胡峰的母親,他同時也是胡峰父親的“投資老師”。小夥子的年歲還沒胡峰大,他說自己來自臨近的城市,那裏已有一萬多人加入MBI的行列。

課程開始,小夥子描述著MBI的宏偉藍圖,在他口中,這家來自馬來西亞的公司由當地華人張譽發創建,旗下擁有眾多的投資和企業。不僅在當地實力雄厚,與中國國內眾多知名企業也有合作。

MBI所創立的投資模式,需要參與者前期最少100美金的投入,獲得MBI所發行的“易物點”。講課的小夥子表示,所謂“易物點”隻漲不跌,而且每年公司都會分幾次配送,投資者所持的易物點將會增加,前期投入越大、收益越多。

依靠易物點增值隻是MBI收益的“靜態”部分,在講課的小夥子口中,另一部則來自於“動態”。參與者如果介紹新人加入,包括新人及其之後所推薦人的投資,按比例都會有獎金歸於介紹人。

“這麼多的平台,缺什麼啊?缺人!就是需要你們的入駐。”小夥子講得信心滿滿。

但一些說辭並不牢靠,小夥子提到,MBI與過內某知名電商已經達成合作,通過易物點也可以在該電商平台消費購物,胡峰拿出了自己的手機打開軟件,讓小夥子找出合作後的對接入口,小夥子半天答不上來。

還有小夥子口中,那些MBI控股的上市公司,胡峰想知道他們的股票代碼,同樣沒有答案。

即使在網絡上,MBI的宣傳也曾被現實“打臉”。不止一次被提及的,MBI與貴州政府合作的重量級旅遊項目西江苗寨,是mbi集團在國內的第一個重大項目,第一批1.5億人民幣已經進入,當地也建好了3000個停車位,做好一切輔助工作。

隻不過在2017年4月,當地政府已經做出了說明,所謂馬來西亞MBI集團投資西江苗寨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而且一些圖片中出現的景區大屏幕的歡迎致辭,是在旅遊社組織MBI成員到當地觀光時,應他們要求所播放的,也與任何投資行為無關。

把馬康妻子領進MBI大門的人,要比胡峰遇到的“老師”專業了很多。馬康妻子的“老師”是個中年人,據稱名下有著多家企業,他研究了近百個類型相似的投資,最終選擇了MBI。靠著這上的收入,“老師”已經買了自己的別墅。

馬康陪著妻子上了兩次課,都是在北京市廣安門附近的一處公寓樓裏。和胡峰聽到的內容類似,“老師”也在勾勒著一副“隻漲不跌”的美好藍圖,講到了興起了,也同樣會在小黑板上寫寫算算。

兩次課後,馬康和妻子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馬康選擇相信新聞報道以及那張何振球的判決書,而妻子取出了兩人購買理財基金的50萬元,統統投入了MBI當中。

打不破的MBI“神話”:官方早就定為傳銷,但還有人往火坑裏跳

MBI對外宣傳其發售的易物點隻漲不跌

動態

有著近萬關注量的百度MBI貼吧實際已被反MBI人士攻陷了,貼吧口號換成了“MBI傳銷隻能讓你傾家蕩產”,連貼吧頭像也是一副張譽發卷款跑路的合成漫畫。

但零星的“戰鬥”還在繼續,有人質問:MBI的粉絲摸著良心回答,MBI是不是國家定性的傳銷行為?底下真有人回答:反正動態的賺錢,靜態看運氣回本。

在一個尚能打開的MBI宣傳網站上,對所謂的“動態收益”有著更明晰的介紹:發展新會員會獲得他們投資百分比的直推獎金,自己直推的人是一代,一代直推的是二代,二代直推的是三代,以此類推,還有對應每代百分比的領導獎可拿。

上課的時候,胡峰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師”口中的易物點會“隻漲不跌”,這些增長的利益從何而來?直到動態收益的概念被提起時,他明白了其中的答案。

胡峰把這問題拋給了正在講課的小夥子,小夥子答不清楚,胡峰站了起來:“那我來跟你說為什麼吧,就是因為不斷有新人進來,老人才能賺錢,這不就是傳銷麼?”

小夥子沒反駁,“對,就是傳銷,但是能掙錢啊。”

胡峰順勢說下去,這屋裏隻有他和小夥子能掙到錢,因為隻有他們倆知道其中真正的原理。胡峰反問:“那你幹嘛不做大點,咱讓更多的人賺到錢?”

馬康的妻子已經開始為“動態收益”忙碌,在認清MBI的本質之前,馬康還曾為妻子介紹過自己的生意夥伴,算作是支持。如今,他隻好盡可能勸著身邊親近的人,不要加入妻子的行列。

為了推廣“市場”時有麵子,馬康的妻子賣了家裏原來那輛轎車,貸款換了一輛寶馬。馬康不知道妻子這一次的“戰績”如何,他隻收到十幾份交通罰單,哭笑不得。

打不破的MBI“神話”:官方早就定為傳銷,但還有人往火坑裏跳

今年11月,上海警方對MBI組織展開查處行動

信徒

MBI的創始人是馬來西亞華人張譽發,這個身材發福的中年男人在當地有著“兩重麵孔”。馬來媒體報道,張譽發曾經身陷另一次傳銷案件,並被判入獄。但在MBI的說辭中,這隻是一次遭人構陷的冤獄。

2017年,張譽發的日子不太好過。在馬來西亞當地取締MBI集團金字塔傳銷行動中,有90多個戶頭、過億資金被凍結,張譽發本人也被警方扣押多日。

隻不過在馬來西亞當地媒體采訪時,仍有眾多MBI的參與者相信,集團實力雄厚,會挺過這段難關。直到今年12月,當地警方隻接到了兩起與此有關的報案。

這樣的窘境也出現在胡峰參與的那次“課程”上,他亮出了何振球因傳銷獲刑的判決書,但“老師”說,這是因為何做的太好,樹大招風了。輕飄飄的被擋了回來,胡峰有些失落,“我本來以為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

胡峰沒有放棄,開始講起了法律中對傳銷的定義,以及公安機關可能的介入。台下的回應哭笑不得,有人說:“小夥子,你好厲害啊,那你能不能教教我們,怎麼把這件事做的低調麼?”,還有人問他:“我在美國的親戚回來也說這是傳銷,你說他都出國了,咋還不懂這個?”

“美國來的都不懂?那真是太可惜了。”胡峰說著反話,他已經沒了辯駁下去的欲望。

馬康也嚐試過說服妻子,他先找到了丈母娘,希望她能勸勸自己的女兒。妻子知道後,兩個人爆發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

馬康好言勸著,說自己的生意明年應該會有改觀,妻子不用為家裏的花銷擔心,言下之意,也不用再去參與什麼投資。他也拿出了何振球的判決書,隻得到個和胡峰近似的答案。妻子早有準備,她看出了馬康和自己已經“不在一條路上”,愈發變得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