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蓋房娶媳婦(1 / 2)

正當巳時,夏日炎炎。

一串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徹了韓家莊,”瑞豐大哥家的新房上梁了!”人們奔走相告,喜慶的鞭炮本是喜慶的預兆。

韓瑞豐,今年已四十過五,祖祖輩輩都長在韓家莊,一個地地道道的純農民。由於他在老韓家瑞字輩當中,年齡最大,姓韓的年輕小夥一般都給他叫大哥。

一家四口,全是大老爺們,媳婦早在小兒子三歲時因肺癆就離開了塵世。一個沒有女人的四口之家,不難想象日子過得有多艱辛。

大兒子韓少安方臉大耳,膀闊腰圓,一身力氣,憨厚老實,已滿二十五歲,按農村講究,早已過了適婚年齡,但至今還沒有結婚,不是人長的柴更不是不想結,關鍵是家裏實在太窮沒有人願意介紹。小學沒有畢業,就輟學在家務農。

二兒子韓少寧長相和大哥差不多,也就是腦筋比大哥轉的快,嘴比大哥甜。二十歲了,也正該生兒育女,怎奈大哥還沒有結婚,按農村規矩,老大不結老二想都不要想了。韓少寧還和大哥一樣,壓根不想學習,也早早的在家幹活。

三兒子韓少平正在縣一中上高中,不僅長相清俊,而且學習優秀。雖然隻有十五歲,但特別懂事,人緣人情特好,村裏人也都很喜歡。考上心中的大學是韓少平最大的希望,也是全家人殷切的希望。

就目前來說,韓瑞豐最大的願望是早點抱大孫子!傳宗接代是農村人最大的職責!在他看來,要想抱孫子,就要老大結婚;要想讓老大有對象,就必須蓋個新房子。

農村人的講究很多,觀念不少,規矩麻煩,都不知道何人首開先河,又為什麼世代沿襲?傳動的東西固然不錯,但堅持過頭,不過是迂腐的表現,終究被時代的潮流所湮滅!

韓瑞豐就是傳統農民的典型!

看著懸梁上的鞭炮紅紙花肆意飛濺,韓瑞豐陷入了美好的憧憬。他仿佛看到了,大兒子背著兒媳跨進了大門,他親手從產婆手裏接過了大孫子,樂的合不攏嘴。

“大哥,還有煙不?”韓瑞富小跑過來走到近前輕聲說:”今個幫忙的人手特多,煙不夠抽!”說完扭頭又去忙活了。

“還有!沒有我去買!”韓瑞豐回到了現實,看了一眼悶頭幹活的少安,把老二招呼到跟前,小聲說道:”少寧啊,你快點回家。西屋東邊南數第一個木櫃你娘的襯衣裏麵還有兩條煙,你就都拿來給大夥分了抽。”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根老冰棍五分錢,一斤豬肉不到三元,一條官廳牌香煙也就十元,韓瑞豐家勞力不少,但臉朝黃土背朝天,沒有其他收入,光靠賣的糧食,也勉強能解決餓不死!

即使再窮,一想到大孫子,韓瑞豐什麼都幹的出來!

不大一會兒,氣喘籲籲的韓少寧把一條官廳拿來了,交給了父親。

“怎麼隻有一條?”韓瑞豐話音不大,但眼角微皺,顯然有點生氣。

“先拿一條,抽抽看吧,不夠了我再回去拿。”韓少寧早有心理準備,對父親的責怪早已編好了對話。

其實,他心裏最清楚,別說拿兩條,就是再多,對於村子裏的幫工來說,一樣能抽調。換句話說,就是有多少,就滅多少。家裏本來就窮,也沒有必要楞充好漢。

韓瑞豐一看兒子的表情,頓時感覺老二也是個大人了,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作為父親,他心裏十分感覺愧疚。可不是嗎?就這麼點積蓄,都用在老大身上,老大的問題解決了,老二怎麼辦?

因此他什麼也沒有說,也不想說什麼,隻是喉嚨哽咽了一下,快步走向了幹活的人群。

“少安,有相好的沒?”房脊上有個大叔樂著問,其他人也嘻嘻哈哈跟著起哄。

“哪有哪有。”韓少安一邊向房脊遞著椽子,一邊靦腆的說著。

韓少安雖長的人高馬大,但就是太內向。別人一逗一鬧,臉紅的就像夕陽下的彩霞。

“新房子馬上就蓋好了,提親保媒的還不踏破你們家門檻啊,還怕沒有啊!”大叔不依不撓。其他人也嚷嚷著,”對啊!”,”可不是嗎?”,”要不先給我侄女定下,你看怎樣?”。

農村人非常喜歡開玩笑,但玩笑背後往往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