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少”並不是一個空有噱頭的稱呼。王明遠雖然出生於世家大族,但從小在離金陵城不遠的茅山修身養性,並習得一身武藝。十六歲下山回到金陵城,展現出天賦異稟的經商能力。王家從王明遠的曾祖父王悅開始便不再入仕為官,而改從經商。王明遠的父親王準之雖然經商有道,但隻在金陵一處開展生意。王明遠是王準之的第十三個兒子,老來子最為寶貝,王明遠下山後開始幫助父親擴展生意,王家的商隊已經遍及關外,生意越做越大,這也為金陵城帶來了財富和聲譽。所以,金陵城內無人不曉“金陵十三少”的名號,即便從未見過金陵十三少的人也要吹噓幾句,仿佛跟王明遠很熟似的。對於他們而言,“金陵十三少”就是他們的活財神;對於王準之而言,王明遠就是老天賜給他的晚年福報。王家的威信連官府也忌憚幾分。如果你聽說過東晉名臣王導,那便是王明遠的祖先。如果你沒聽過王導,那麼王羲之你總該聽過,這位大書法家也是王明遠的祖先,與王導是叔侄關係。可想而知,這王家從東晉以來便位極人臣,勢力很大,官府中自然有不可小覷的關係。
王明遠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世家大族子弟,他的身上混合著四種氣質:俠士、文人、商人、官仕。這四種氣質與他早年的經曆及生活環境不無關係。一個人隻是單純的商人,那麼這生意一定做不好,尤其在一個重農抑商的時代更是如此。倘若一個商人在遇到賊人之時毫無招架之力,那麼他的財富便很快被打劫一空;倘若一個商人在遇到強權之時一點辦法也沒有,那麼他的財富也會很快消散殆盡;倘若一個商人隻會做生意、沒有一點閑情逸致,那麼他的生活一定不開心,一個不開心的人又怎麼能做好生意。所以,王明遠是個具有多重身份的複雜人,但誰又說這是個缺點呢?一個過於純粹單一的人在一個複雜的世道絕對過不好。
王明遠已經二十五歲,這個年齡的世家大族子弟尚未娶親成婚的實在罕有。所以,王明遠的父親王準之沒有一日不在催促王明遠盡快完婚,好讓他們二老頤養天年,共享天倫之樂。這王明遠的母親每每看到別人與兒孫共樂總忍不住傷懷,如果兒子早早結婚,現在指不定有多少個孫兒孫女了。可王明遠這樣的人,尋常女子哪裏入得了他的眼。他既不喜歡大家閨秀,也不喜歡小家碧玉。大家閨秀太過端莊拘謹,小家碧玉雖有靈動卻也無趣。雖然王準之跟他說了好幾個門當戶對的女子,但王明遠並不理會。父子二人常常為此事意見不合,王明遠的母親隻在一旁偷偷抹眼淚。
王準之下了死命令要求王明遠必須跟謝家二小姐謝詩月訂婚。王明遠為了緩和家中的尷尬氣氛,隻能妥協。在他心裏,這成婚的對象一定要是自己鍾意的女子,而如何界定“鍾意”便隻有一點——是否有感覺。“感覺”雖然聽起來玄之又玄,但確實存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感覺,靠近之時或聽到消息之時必然會產生不同於往日的異樣,譬如心跳會加速、表情會別扭、大腦會興奮。王明遠活到二十五歲從未體驗過這種感覺,他覺得興許這輩子也是遇不到這樣的人了,便向命運妥協,權且稱了父母的心意,還落得一個孝子的名聲。可是命運就愛捉弄人,就在他與那謝詩月訂婚後不久他便遇到了生命中讓他有感覺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