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芥末,愛情還需添加什麼
煙雨春寒
第一次讀安逸的文章,就被她清新淡雅的文字所吸引,文字在她的筆下仿佛有了靈魂,錦詩、璽彤、忻怡……一個個形象在我腦海中鮮明起來,讓我隨著情節深入再深入地看。
麵對感情,每一個人都不是智者。我們似乎都有在深夜,聽著歌淚如泉湧的時候,隻因為歌中一句“永遠到底有多遠?”我們都想知道愛情是否真的有保鮮期,而當激情退盡,感情還剩下什麼?璽彤說的好,“龍蝦和芥末,婚姻與激情,有人吃龍蝦可以不要芥末,但沒有人會為了芥末放棄龍蝦!”如果,我們把芥末想象成感情的調料,又有誰會不希望自己的感情永遠是加了芥末的情感大餐。
麵對漸退的激情,感性到理性,我們苦苦思索,愛情到底是什麼?也許錦詩、璽彤,隻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我們都想把愛情搞懂,可是滿心滿眼依然隻是困惑迷茫。隻因無論是怎樣堅強的心靈,都會有脆弱的側麵在於靈魂之中,無法逃避的隻是自己。羅馬城邦的高牆是多麼堅不可破啊,摧毀它的卻正是來自這個偉大國家的內部紛爭。分崩離析,禍起於蕭牆之內,內力勝於外力,無論是破壞或是建設,無論是政治還是愛情。
愛情是什麼?對於羅米歐和朱麗葉而言,愛情是致命的毒藥,對於奧瑟羅來說,愛情是嫉妒的匕首。而對於我們,愛情又是什麼?這是一個沒有窮盡答案的問題。在人生的某些片段,我們會不自覺的去思考,再思考。
愛情,是暗夜的妖精,潛著夜的陰影,附著在我們彷徨失措的靈魂背麵。時而,它會悄然念動魔咒,而我們卻無法用理智與之對抗,隻因為愛情是非理性的東西,你若脆弱,它會讓你飽受挫折,喪失自信。你若堅強,它又會如天使在你耳邊低聲呢喃,吐氣如蘭,撩動你的心弦。愛是如此神秘,不了解它的人渴望揭開它的麵紗,而了解的人,卻又沉默了。在愛情麵前,語言就成了多餘,在愛情麵前,人人都似孩童,經驗往往勝於才智,沉默卻更讓人領悟。
錦詩渴望愛情,璽彤渴望愛情,忻怡渴望愛情,我們都像追夢人,追逐著自己心裏的夢。有沒有見過,下午茶茶杯中升騰的氤氳?輕輕的一團,如果不去靠近它,它就在你的眼前,要是你伸手想去觸摸她,隻抬了抬手,它便飄散開去,在空氣中湮滅掉了。愛情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抓住了愛情,我們應該做什麼?霎那芳華不是永恒,愛了,痛了,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
安逸說:“愛情是用來嗬護的,需要小心翼翼。而激情是用來享受的,過一天,是一天。”安逸說:“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哪裏,在乎的隻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我們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保持一顆感恩的心,但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旅行的路上!”
忻怡變了,她走出了愛情的表象,找到了真正的幸福。錦詩變了,洗盡鉛華,遙望燈火闌珊處,再尋良人,已是另一番心境,別樣的幸福了。
原來,愛情是需要被支撐的,比如信任、理解、責任、擔負。就好像花朵的美麗,美麗來自於花朵,花朵依賴土壤生存才有醉人的芳香。一切那樣自然,又是那樣現實。無論愛情如何絢爛,都不該忘記它腳下的土壤。沙子裏種不出花朵的美麗,沒有雨露滋潤,野百合也會枯萎。若是稍稍給出自己一點空間,保留住了一份理智,愛情似乎會更有價值。好像一名希望培育出真正名貴花朵的花匠,隻有依循了最一般的客觀規律後,才能種出美麗來,才不會在滿地的枯葉和幹涸的泥土中迷失自己的心靈。所以,如果說,愛情是需要添加劑的,請不要隻給它芥末,還要有包容、體諒,讓我們攜手,一起在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