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跟之前的幾本小說都不一樣,基本上,是我“編”出來的。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生活原型,但肯定不是一個從自己生活裏長出來的故事。

故事的緣起來自我懷孕的那一年聽說我媽媽的一個好朋友“老年癡呆”了。當年全班最漂亮能幹的班花,當年嫁得最好、生活最無憂無慮的一個人,從50多歲起,開始逐漸地忘事,慢慢地,什麼都不記得,甚至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家裏唯一的一套商品房賣掉用以幫助遠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兒子還自己的房貸,而這位兒子回家探望母親,卻竟然住在酒店裏。

我媽媽她們每當說起這件事,除了擔憂,就是憤慨。這個憤慨主要是衝著那位兒子的,中國人說“養兒防老”,如果辛辛苦苦養了一輩子的兒子到父母年老竟然無法反哺盡孝,那這兒子簡直就不是個東西。

那一年我33歲。我在一邊聽著我母親的憤怒,隻字不敢提及其實我多多少少有點理解那個被隱藏在憤怒而語焉不詳的故事後麵的那個兒子的心情。身為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國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都會男女,有多少生之艱難,恐怕早有上萬集家庭倫理狗血劇情替我們演繹過了。我們這代人仿佛被夾在了時代的夾縫裏,雖然還沒老,但是已經忙著告別青春,無可奈何地在日複一日被交通、房貸、上司、公婆、孩子擠壓的悲哀裏焦慮地疲遝。完全沒做好當媽準備的我在那一年開始有了這個故事的構思,本想做個電視劇,後來覺得怎麼都不如寫個小說過癮,就這樣,慢慢寫成了這個故事。

這是個沒有收尾的故事,因為實在沒辦法收尾。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除了祈禱“這樣的倒黴事千萬別被我碰到”。其實這個故事主角所遭遇的那些巨大的恐懼我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它完全不同於我之前劇本或者小說裏女主角碰上的諸如強勢婆婆熱情小三倒黴催的上司那些小矛盾,在血親前的無助感,我隻能說,我試著描摹了一些,但肯定傳達的是不足夠的。

感謝精典博維的各位編輯對這本小說的抬愛。感謝SMG尚世影業的各位朋友,自從合作過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第一部以來,你們對我的幫助和扶持是我職業生涯上最大的溫暖源泉。感謝我的母親,你一直是我生命中的參天大樹。感謝我的兒子,雖然我不是個好媽媽,但是我真的很愛很愛你。感謝我在中歐國際商學院認識的諸位同學好友,你們讓我明白,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沒有希望、期盼和愛的生活中生活。隻要心中滿懷光明,老病死就都不那麼令人畏懼。

感謝我的學生和好朋友們。滕短短,極光,葛巾,百合,蘇西……能遇見你們,我何其幸運。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獻給北京電影學院文學係2009級劇作班的全體學生們。作為一個不那麼靠譜的班主任,我做的遠不如書裏的顧曉蒙。感謝你們對我的寬容和愛,如果有一天我也不幸失去記憶和生命力,我相信和你們相伴的四年會是我最不願意忘記的回憶之一。

張巍

2013年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