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純陽(1 / 2)

中州境內,群雄並立,其中又以大夏王朝為中原正統。

那被稱為“中州龍脈”的淮水,便從大夏王都樊邑穿城而過,與純陽仙山遙相呼應,浩浩蕩蕩自天邊流去。

說起純陽仙山,便不得不提名動中州的純陽宗。

北魏末年,大夏太祖楚無量在淮水之畔舉兵起事。連戰連敗,走投無路之時,便登柏桐山解悶,在山間偶遇一個老道與一頭黑虎相持。

楚無量宅心仁厚,不忍見老道喪命虎口,於是便箭射凶虎,將老道救下。

他正欲上前搭話,卻見那老道仰天打個哈哈,跨仙鶴徑自離去,而那頭黑虎的屍體也是不見蹤影,隻餘下一部薄薄的牛皮書。

當時天色已晚,楚無量見此景隻道是雲海翻滾,天生異象。也未曾細看,將牛皮書收入懷中,下山而去。

結果夜間入眠,居然夢見黑虎口吐人言,衝楚無量猛撲而來,竟是要讓他償命,楚無量連連求饒,苦苦哀求,那黑虎隻是不應。

正當那黑虎將要撲到楚無量身上之時,楚無量胸口突然金光大作,黑虎遇此金光,立刻化作一道黑煙,遁逃而去。

楚無量猛地驚起,才發覺天邊已是露出了魚肚白,而南柯一夢倒將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待楚無量換衣之時,懷中那本牛皮書也隨之掉了出來,一瞥之下,發現封皮上寫著四個大字——‘純陽天策!’

回想起夢中的古怪,楚無量便將那本《純陽天策》撿起來細細觀看,一翻之下,便是喜不自禁。

原來那本奇書乃是老神仙純陽子所作,詭道兵法,治軍奇策皆是包含其中,而太祖楚無量也便是憑著這本奇書無往不利,最終打下了這諾大的江山。

楚無量建立大夏以後,念及當時老神仙助他之情,便定都在柏桐山下的樊邑,將那柏桐山賜名純陽山,在大夏境內遍尋純陽子及其弟子後人,卻是一無所得,而那本《純陽天策》,也不知所蹤。

楚無量見此,亦是落落寡歡,鬱鬱而終。

臨終前,楚無量召諸皇子提起此事,諸皇子誰都不信這等離奇誕事,隻當父親老糊塗了。

而他最小的七子楚建文卻是少年心性,對這等軼聞上了心,待楚無量薨逝,其大哥楚建雲繼位稱文王之後,便派人暗暗追查純陽一脈的下落。

正在事情有了眉目之時,文王懦弱,外戚皇甫嵩弄權,那轟轟烈烈的七王之亂便也爆發了。

諸子之中,楚建文當時被封於偏隅的南陽郡,稱南陽郡王,對於皇甫嵩一事鞭長莫及。

而楚建文二哥楚建功、三哥楚建誌封地卻是距樊邑最近的禹安、泗肥二郡,那裏物產豐饒,多產鹽鐵。

二者見有可趁之機,便打出‘清君側,誅奸邪’的名號,堂而皇之的起兵。

皇甫嵩也是老辣狠練之輩,以雷霆手段控製了樊邑軍權之後,便將潺弱的文王賜死,建元‘後魏’,自號‘魏王’,亦是打著對大夏取而代之的算盤。

楚建文其他幾個哥哥目睹此況,便也有樣學樣的起兵謀反,亂世的大幕就這樣被拉開了。

七王互相傾軌,兵禍連年,天下修道宗門也是派出弟子摻雜其中,而北燕離陽二國更是對大夏虎視眈眈。

正在大夏內憂外患之時,一個自號‘紫陽子’的老道,走進了離陽郡王楚建文的視野。

原來純陽老神仙早就料到北魏此番氣數未盡,楚無量箭射黑虎,取北魏而代之必會留下後禍,那黑虎則轉世為皇甫嵩前來尋仇。

於是另傳有儒典《純陽治世錄》,讓紫陽子在大亂之時持書現身,而一向對此事興趣頗濃的楚建文,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著奇書和紫陽子的相助,這‘七王之亂’也被其迅速安定下來。

待世局平定之後,楚建文也是長了心眼。好說歹說將紫陽子留了下來,更是將整座純陽山賜給了紫陽子,在純陽山上大修玄觀天宮,準其開宗立派,而紫陽子便成了純陽宗的第一任宗主和開宗之人。

自純陽宗成立以來,嚴謹收徒,門下弟子皆是仙風道骨,俠義心腸。

純陽宗亦時時派出弟子下山曆練,斬妖除魔,懸壺濟世。

一時間純陽宗聲名鵲起,儼然有天下道宗領袖的氣派,其他諸如蜀山鐵劍等宗門,因在‘七王之亂’時擇主不明,也是無法與純陽宗相提並論。

經曆‘七王之亂’後,楚建文吸取教訓,建立‘為龍閣’與‘天人學宮,’前者吸納皇族及各地宗門優秀弟子,用以處理威脅大夏王國的妖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