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樂年間,天下太平。
武當山,武當派山門前,一個年輕人將背上的人小心的安放在台階上,挺直了腰,用力的舒展了一下身體。年輕人年紀二十出頭,體型勻稱。嘴角掛著笑,兩道劍眉下一雙有神的眼睛,正望著緊閉的山門,露出熾熱的光。
年輕人一副遊俠打扮,一雙髒舊的黑色短靴,一條靛青但是已經褪色發白的長褲,上身更是胡亂的將長衫短褂亂穿一氣,肩頭還掛著一件皮草。這副打扮雖怪,但是江湖中怪人層出不窮,倒也見怪不怪了。
真正古怪的是他腰間纏的一捆劍和他手上拿的一柄劍。他腰間那一捆劍有四五把,隻看劍鞘和劍柄就知道都是劍之名品,可是被他胡亂的用一塊寬布條像纏柴火一樣纏了幾下綁在腰間。而他手上的那把劍,劍鞘是普通的鬆木劍鞘,劍柄也是稀鬆平常,一般的劍約三尺長,兩指寬,而這把劍卻是足足有五尺長,四指寬的巨劍。
這個年輕人叫夏同歡,三個月前,這個名字無人知曉。而再過三個月,這個名字將成為今年江湖人熱議前三甲。
被夏同歡安放在山門口的是一個和尚,法號不解。年紀與夏同歡稍長,麵貌俊朗,但是麵色蒼白,一看便是受了嚴重的內傷。一身樸素的僧袍也被兵仞割得七零八落,上麵斑斑血跡,成了一堆碎布條。
“和尚,你在這休息一會,等我把正事辦完,立馬下山去找你師父。”夏同歡掏出一顆藥丸給不解服下,“你要挺不住,我們先進去借給地休息一下。”
“不礙事的,同歡施主,你正事要緊。我不進去。”不解忍著傷痛說,說完又咳了起來,“倒是刀劍無眼,同歡施主你要小心。”
“這個沒所謂,”夏同歡“不解和尚,你說我要是贏了武當,是不是就是天下第一劍客了?”
不解閉目皺眉,似乎很難受,不再言語。
2、
聽到門外有人敲門,一個小道士匆匆忙忙的穿過前殿,前來應門,“誰呀?”小道士用稚嫩的聲音問道。
“在下下咚噠前……”山門很厚實,小道士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但一聽不是師父,一下鬆了口氣。
把門打開一道一瞧,一個打扮奇怪的年輕人雙腿邁個八字,四平八穩的緊貼著門檻站在門口,自己才及此人胸高。沒開門的時候這人的嘴肯定都貼在門上了,小道士心想,心意所至,小道士瞟了一眼漆皮斑駁汙濁不堪的門,一陣倒胃口。
小道士的視線最後落到此人環抱在胸前的那柄巨劍上,麵上不免有些驚恐,怯生生的問道,“請問有什麼事嗎?”又看見一個受傷的和尚坐在山門口,不禁有些哆嗦。
“噢!”夏同歡一抱拳,差點打在小道士臉上,嚇得小道士慌忙往後退了一步。“在下夏同歡,前來拜見武當掌門。
江湖規矩,“拜見”兩個字要運內功著重的讀出來,這樣對方才知道自己是來比武的。夏同歡頭兩次比武不清楚這個規矩,進去跟對方不尷不尬的喝了半天的茶,才醒悟過來。
兩人對麵站著愣了一會。“師父下山做法事去了。”小道士說完就要關門。
夏同歡對事情發展沒反應過來,下意識的擋住門,“在下是來拜見武當掌門的。”
兩人又對麵站著愣了一會,“不是說了師父不在嘛,他要晚上才回來。”小道士有些著急,這個奇怪的人讓他覺得害怕。
夏同歡環顧兩側,看見山門牆角有半截石碑。
江湖規矩,名門大派時常會有人前來挑戰,武功高低參差不齊,而且多數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無名之輩。如果什麼小魚小蝦都要派人應付,自然是勞神費力。所以名門大派大門附近都會有一塊巨石,叫“試刀石”,江湖中有名有姓的報個名號,無名之輩就要先在試刀石上露一手,沒有幾手硬功夫連門都進不了。
夏同歡雖然初入江湖,但一些江湖規矩在這三個月中也是熟悉不少,隻是武當門前竟然沒有試刀石,他也很是費解。直到他看見這半塊殘破不堪的石碑,心想就是這個了。他得意的朝小道士晃了晃食指,徑直走到石碑前,然後將劍柄交到左手,卻沒有拔劍,而是帶著劍鞘直直的刺向石碑。劍速不快,甚至有些慢,但是一觸到石碑,石碑瞬間就像是被大鐵錘擊中一般炸得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