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習俗不一樣,相較於大臨的人家喜歡聽戲,大昭的人比較喜歡在野外狩獵。
所以,戲班子排的戲在我看來有些老舊,正逢戲班班主說新排了一出戲,叫《琵琶記》。
我聽著名字不錯,就選定了這個。
看到前麵,我還以為是陳世美的故事,但是後麵,結局卻有所不同。
相比於陳世美因為榮華富貴而拋棄原配與在鄉下的父母不同,這版的主人公伯喈,原本想著父母年邁,就在家裏照顧父母親,但是伯喈的父母不肯,伯喈隻好上京趕考。
考試結束,成了狀元,當朝丞相看中了他,不許放他離開,強迫他娶了自己的女兒。
婚後,丞相的女兒無意間知道丈夫還有妻子與父母,並且極其思念著他們,丞相女兒就派人去找伯喈在鄉下的妻子與父母。
伯喈在鄉下的父母因為連年旱災而餓死了,伯喈的鄉下妻子,隻好靠著彈琵琶賣藝掙錢,上京都尋找伯喈。
這時候的京都寺廟裏正巧在辦法會,伯喈的鄉下妻子把父母的遺容畫像掛在佛像前。
正巧伯喈也去了,看到了父母的畫像,帶回了家。
此時丞相的女兒也找到了伯喈的鄉下妻子,並且帶回了府裏,讓伯喈與其相認。
故事的結尾就是伯喈辭官,帶著丞相的女兒,以及他鄉下的妻子,回到了家鄉,替父母守孝。
我看完了這部戲,總覺得哪哪都不對勁,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好像所有的事情,伯喈都是被逼無奈的,被父母逼著上京趕考,被逼著娶了丞相的女兒。
拜托,人家丞相都做到了丞相這個位置了,你也都好歹已經是個狀元郎,你隻要寧死不娶,人家哪裏就會上趕著逼你娶了,必定是伯喈自己意誌不堅定。
還不如陳世美嫌貧愛富,渣得明明白白呢。
給我一種伯喈很虛偽的感覺,而且人家好好的丞相女兒,自小錦衣玉食,就這麼跟著伯喈到了鄉下,豈不是最後還得拿嫁妝補貼伯喈家生活。
後悔了,早知道給宿黎點一部傳統的麻姑祝壽了。
堂下有人聽完了,大聲叫好。
然後我硬著頭皮問宿黎覺得這部戲怎麼樣?
既然這部戲都能被看上,並且演了出來,說明這部戲還是有受眾的。
我都不知道我是想宿黎回答,我點的好還是不好了。
宿黎道,“你能為我精心準備生辰,我已經很高興了。”
所以這是避開了點評這碼戲了。
嗯,看來宿黎和我應該是也不太喜歡這部戲了。
試完衣服,聽完戲,時間也差不多到用午膳的時候了。“我們去酒樓用膳,還是回府上?”
宿黎說,聽我的。
那我的話,就是還是去酒樓吧,看看有什麼特別的菜。
等我和宿黎下樓的時候,樓下竟然亂哄哄的。
原來是一位女子,對這個劇情不滿意,想要改結局。
原本多加些銀兩也是可以,但是演伯喈的那位角兒,恰巧是他退居幕後的最後一次登台了。
人家不差錢了,而且也不想再演了,然後就這麼鬧起來了。
我想著,還是不要多管閑事了,在人群中我小心地護著宿黎離開,沒想到那個鬧事的女子突然向著我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