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姥姥家了(1 / 3)

\"說時遲那時快,雨村猛回頭一瞅,嘿,不是旁人,正是當年一塊兒吃官飯,後來一塊兒被革職的那位張如圭大哥。

這家夥本地人,革職後在家貓著呢。聽說京城那邊兒又讓咱這些老夥計官複原職了,他就開始滿世界找門路。這不,撞見雨村了,趕緊上來套近乎,道喜來了。倆人寒暄兩句,張如圭就把這好事兒跟雨村說了,雨村一聽,樂開了花,隨便扯了兩句,就各回各家了。

冷子興在旁邊一聽,立馬給雨村出主意,讓他找林如海幫忙,再通過林如海搭線到京城找賈政。雨村一聽,有道理,告別後就奔回住處,先瞅瞅邸報確認一下。

第二天,雨村就去找林如海商量。林如海說:‘真是緣分啊,我老婆子剛走,丈母娘心疼外孫女沒人管,早就派船來接了,就是孩子身子骨弱,一直沒走成。我正想著怎麼報答你的恩情呢,這機會就來了。你放心,我都安排好了,還寫了封推薦信給我大舅子,讓他多關照你。費用啥的,信裏都寫明白了,你不用操心。

’雨村那是感激涕零,連連道謝,又問:‘您家親戚現在啥官職啊?我怕我冒冒失失的,不合適。

’林如海笑著說:‘我那親戚,跟你還是本家呢,榮國公的後人。我大舅子現在是一等將軍,叫賈赦,字恩侯;二舅子叫賈政,字存周,在工部當官,人特好,跟他爺爺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是那種紈絝子弟。所以我才放心托他。

’雨村一聽,心裏徹底信了冷子興的話,又謝了一遍林如海。

林如海說:‘我定了下月初二送女兒去京城,你順路一起,多方便啊。’雨村連連點頭,心裏美得跟啥似的。林如海還準備了禮物給雨村路上用,雨村都收下了。

說到那女學生林黛玉,身子剛好點,本不想離開老爹。可她外祖母非要她去,林如海也說:‘你爹都半截身子入土了,也沒打算再娶;你又多病,年紀又小,沒個親人照應。去你外祖母家,有你舅舅、姐姐們照應,我也放心。’

黛玉一聽,眼淚嘩嘩的,拜別老爹,跟著奶媽和榮府的幾個老媽子坐船走了。雨村呢,另有一船,帶著倆小書童,跟著黛玉的船一塊兒走。

到了京城,雨村整了整衣裳,帶著小書童,拿著宗侄的名帖,直奔榮府。這時候賈政已經看了林如海的信,趕緊請雨村進來。一見雨村,長得魁梧,說話也中聽,再加上賈政本身就喜歡讀書人,對雨村那是格外關照。沒多久,就給雨村謀了個複職的差事,等著有空缺就補上。不出倆月,金陵應天府的空缺就出來了,雨村就補了那個缺,跟賈政拜別後,選了日子上任去了。這事兒就算成了。\"

\"哎喲喂,說那林黛玉啊,打從船上下來那天起,榮國府那邊兒早就備好了轎子和拉行李的大車,跟等啥大人物似的。她媽活著的時候老跟她念叨,說她姥姥家跟別人家那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不,光這幾天見的這幾個三等丫鬟,吃穿用度,比尋常人家還講究呢,更別提進她姥家門兒了。所以啊,她走路都輕手輕腳,說話也小心翼翼,生怕多邁一步多說一句,讓人家笑話了去。

坐上轎子一進城,從紗窗縫兒往外一瞅,嘿,那街道繁華的,人多的,跟趕集似的,跟別處比,簡直不在一個頻道上。又晃悠了小半天兒,猛一抬頭,看見街北邊倆大石獅子蹲那兒,跟門神似的,再往前,三間大門,獸頭環的,門口還坐著十幾個穿戴得跟唱戲似的,氣派得很。正門兒關著,就倆角門兒有人進進出出。

門頭上掛著塊大匾,寫著‘皇上賜的寧國府’,黛玉心裏合計,‘這肯定是姥姥家的大本營了。’想著,又往西邊溜達,沒走多遠,又是三間大門,這才到了榮國府。沒進正門兒,拐進了西邊的小角門兒。

轎夫們抬著她,走了沒幾步,到拐彎的地兒,轎子一放,人就撤了。後邊的婆子們早下了轎,緊趕慢趕地跟上來。又換了三四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穿戴得整整齊齊的,重新抬起轎子。婆子們跟在後頭,走到一個帶花門樓前頭,轎子停了。小夥子們退下,婆子們圍上來,掀起轎簾,扶著黛玉下了轎。

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那帶花門樓,兩邊是抄手遊廊,中間是穿堂,正當中擺著一個紫檀木的架子,上麵放著塊大理石的大屏風。繞過屏風,是個小三間廳,廳後頭就是正房大院了。正房五間,雕梁畫棟的,兩邊還有遊廊廂房,掛著各種鸚鵡、畫眉啥的鳥籠子。

台階上坐著幾個穿紅戴綠的丫鬟,一見他們來,笑盈盈地迎上來,說:‘老太太剛還念叨呢,說曹操曹操就到。’幾個丫鬟爭著掀簾子,裏頭有人回話:‘林姑娘到了。’

黛玉剛進屋,就見倆人攙著個白頭發老太太迎上來,她知道這是她姥姥。剛要行禮,就被姥姥一把摟進懷裏,心肝寶貝地叫著,哭了起來。屋裏頭站著的人,一個個都跟著抹眼淚,黛玉也哭個不停。大夥兒好不容易勸住了,黛玉這才給姥姥磕了頭。這老太太,就是冷子興說的史氏太君,賈赦、賈政的媽。

姥姥拉著黛玉的手,一一介紹家裏人:‘這是你大舅媽,這是你二舅媽,這是你大表哥的媳婦,珠大嫂子。’黛玉一一見過禮。姥姥又說:‘把姑娘們也叫來吧,今兒個有遠客,不用上學了。’大夥兒應了一聲,去了兩個。

不一會兒,三個奶媽帶著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姑娘進來了。

頭一個姑娘,臉蛋兒圓乎乎的,身材勻稱,皮膚嫩得跟荔枝似的,鼻子尖兒上還泛著油光,看著就招人喜歡。

第二個姑娘,肩膀窄窄的,腰細得跟柳條似的,鴨蛋臉兒,大眼睛長眉毛,眼神兒那個靈啊,看著就精神。

第三個姑娘,年紀還小,個頭沒長開呢。仨姑娘穿戴都一樣,釵環裙襖的。

黛玉忙起身見禮,互相認了認,大家坐下喝茶。聊了幾句黛玉她媽怎麼病的,怎麼請大夫吃藥,怎麼走的,姥姥又傷心起來,說:‘我這幫兒女裏頭,就疼你媽,結果她先走了,我連她最後一麵都沒見著,現在看見你,我咋能不傷心呢!’說著,又把黛玉摟懷裏,嗚嗚哭起來。大夥兒趕緊勸,這才算止住。

大夥兒看黛玉,年紀雖小,但舉止言談不俗,身子骨兒看著弱,可那股子風流勁兒,一看就是有來頭的。一問才知道,這丫頭有毛病,得吃藥。

黛玉說:‘我從小就這樣,會吃飯就開始吃藥,到現在也沒斷過,請了多少名醫,吃了多少藥,都不見好。三歲那年,聽說來了個癩頭和尚,說要帶我去出家,我爸媽哪肯啊。

他又說,要是舍不得我,我這病一輩子都好不了。要想好,就得從今往後別讓我聽見哭聲,除了爸媽,外姓人一概不見,才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他說得跟唱戲似的,沒人理他。我現在還是吃人參養榮丸呢。’姥姥一聽,說:‘正好,我這兒也正配藥呢,讓他們多配一份就是了。’

話還沒說完,就聽後院有人笑,說:‘我來晚了,沒迎到遠客!’黛玉心裏合計:‘這家裏人都這麼規矩,這來的誰啊,這麼沒規矩?’正想著呢,一群媳婦丫鬟簇擁著一個人進來了。這人打扮得跟天仙似的,金光閃閃的,頭上戴著金絲八寶髻,掛著五鳳釵,脖子上是赤金瓔珞圈,裙子邊上還掛著玫瑰佩,穿的是大紅洋緞襖,外頭罩著銀鼠褂,底下是翡翠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