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一家人的都是關心家人的人,幾乎差不前後腳的時間,三個房間裏都開始討論童林振下鄉的事情,不同的是童二哥和童三哥和自己媳婦討論的是自己小家裏還有什麼好東西童林振下鄉的時候能用上,童母他們這邊討論的則是都需要準備什麼。
討論到一半,童圓緣突然想起她末世時看到過的下鄉小說,又加上自己的想法開口說道:
“爸、媽,小哥下鄉的地點不是就在城郊的村子裏麼,咱們提前去看看去呀,順便還能和村裏的幹部套套近乎,平日裏多照顧照顧小哥,或者不是農忙的時候請假能好請一點,反正咱家也不差小哥這點公分,又或者關係好了以後,咱麼還能從村裏買點新下來的糧食什麼的。”
“圓兒......不至於吧?”
“是不至於,但是這不是為了咱們以後吃的糧食更富裕麼,以後家裏的孩子們慢慢大了,家裏的供應量肯定就不夠了,不夠就得去黑市,去黑市就得擔驚受怕,不去黑市家裏人就吃不飽,小哥,你說你忍心家裏人吃不飽麼?”
“你有理行不行,不過這不是你說了算的,爸、媽,你倆怎麼看?”
不得不說童林振這時候還是抱著一絲絲的希望的,沒成想聽到了讓他略微絕望的聲音:
“圓緣說的有道理,她爸,正好咱們明天都休息,正好咱們一家都去看看唄,你跟廠裏借輛車,咱們直接開車去,省的折騰了。”
“行,明天一早我就去廠裏辦借車手續,你找找看家裏有沒有合適送禮的,沒有合適的明天一早你跟著我塊出去,你去買點東西。”
“行,圓緣,吃完了飯你去把你二哥二嫂、三哥三嫂還有你四姐都叫過來,咱們商量一下明天的事兒。”
“好嘞爸。”
三言兩語間就已經定下了明天要去童林振下鄉的村子看看的決定,完全不在意童林振的意見,總結來說就是,意見你可以提,但是我們不聽呀。
吃完飯後,大家一塊兒聚在堂屋裏,商量明天都誰去,最後決定童父、童母、二哥、三哥、童林振和童圓緣他們6個人去,這還是因為廠裏的車比較的大,而且童父自己能開車的原因,要不就是童圓緣也是不能去的。
於是第二天一早,童父一大早呼囫圇的吃了一碗稀飯就去廠裏借車去了,而童母則是把昨天晚上找出來的東西打包好。
其中有半斤裝的紅糖6包,一斤裝的水果糖3包,二兩裝的奶糖6包,3尺的純色純棉棉布4塊,半斤的臘肉4塊,一斤裝的餅幹碎4包,甚至童母還找了成建新拿了幾包煙,把所有的東西都裝到一個大包裏,到時候看情況送東西。另外還有1零散的水果糖童母準備一人兜裏放上一些,等進了村遇到小朋友能散個糖什麼的。
家裏之所以能湊齊這麼些零食,還是童母從各個兒子女兒手裏用同等的價格換的,她想著反正女兒就在供銷社上班,到時候就算東西不好買,她多買幾天也是能買回來的,而且她還給了跑腿費呢,於是她更加心安理得的搜刮自己兒子和女兒的東西。
在童父去借車的時候,家裏都吃完了飯,就等著童父把車開回來就能出門了。
9點多的時候,童父開著車回來了,因為胡同還算寬敞,所以童父直接把車開到了家門口,到了家門口,他也沒下車,直接按了兩下喇叭就在車上等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