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禮實在是太重,從此劍客易缺了劍,天地間又多了一位年輕的劍客。
畫麵回到真人洞府,易看著懸空的劍說到:舊名已去,新劍已生,給它取個新名吧。長安看了看劍,又望了望剛剛穿破的洞,靈機一動:剛剛此劍直奔蒼天,劍光波瀾壯闊,不如就叫它蒼瀾劍吧。聽完此言,長劍再次發出低鳴作出回應。
易大師笑道:既然如此,皆是天意,火雲真人你那顆紫葫蘆呢?
哼!好你個易長歌,老夫幫你練劍不說,你還給老夫設坑!給別人我不舍得,不過給長安我還是舍得的。拿去吧,這紫葫蘆可是上古遺留的仙葫種,更是天生的養劍葫。老夫當年就是因為這個葫蘆被人惦記,不小心錯入空間隧道落入此地。這葫蘆已經被我填了陣法,旁人若是仔細看絕不會知其跟腳,日後你出去,依然要小心不要張揚,遇見叫混元真人的散修記得躲遠點,等到你的本事比他還大的時候就是你能回來見我等之時。我這裏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的材料為你練就劍鞘的,日後你出去到火雲穀拿著這葫蘆讓我師妹為你練就一柄劍鞘,別和她提我的事,就說一切都好。否則以她的脾氣,定是要找那混元老兒拚死拚活。
弟子謹記,弟子出去後定當虔心修行,早日修得高法踏破虛空,接眾位師傅回家。
哈哈哈,好,我等就在這等著你。你就去別人那看看吧,易先生留下來喝幾杯?這樣的好日子可不多啊。
長安離府馭劍而去,直奔島的東側最高山山腰書生住處,十八年來書生不曾告訴長安自己的名字,長安也沒有問過,隻是先生、先生的叫著。黑麵書生看著登門拜訪的弟子,自然心知他的疑問,召其坐下陪師傅下一盤棋。書生下棋總是劍走偏鋒不按常理,但教誨弟子之時又是從來都是按照舊本教法,巧的是長安亦是習慣了隨心所欲,不求神仙手,隻願心安之。不曾贏過,也不曾悔過。這最後一盤棋下到一半就不再下了,因為實在是太過中規中矩,兩人都心照不宣。最後還是書生先開了口:我本是所謂的天之驕子,隻不過所學越多,問題也就越多,慢慢的道理就變了,與人間文運主流格格不入,成了天下文人的眾矢之的,不過為師不在乎,隻是對不住授業恩師,害的書院關了門,摘了匾。為師姓柳,名字不提也罷,就隨著過去散了。這本丹書鐵卷是我師傅留給我的,今日為師放你魂海裏,他日你找到我的師傅幫我還給他。前塵往事皆已塵埃落定,是對是錯又能如何,隻要心中無悔,路就是路,會到你想去的地方的。
就這樣,長安依次拜訪了八位師傅,最後回到婆婆的竹樓,巧妙的是眾位師傅都告誡長安不必提起他們,所傳之物又各有用處,真是煞費苦心。婆婆拉著長安的手,說道:婆婆很是欣慰,能夠在這裏看著你長大,教授你道法,這十八年來是婆婆最開心的日子,婆婆沒什麼好送你的,這枚玉佩你帶著,是婆婆的娘留給我的,裏麵能裝得下一座小天池。還有這顆定魂珠你拿著,這段日子就將它煉化,裏麵複刻著眾位師傅幾段重要的記憶,我等下山修行曆練之時,皆是有護道之人暗中護法的,你初入江湖沒人照應,我等隻能把過去的經曆給你看一遍。好在你境界夠高,吉人自有天相。
長安聽到一半就已經眼紅落淚,痛苦流涕,雖說是自幼就失去了父母,但眾位師傅把他養大,傳授道法,不曾缺少一點關愛,此等恩情宛如再生之恩,長安又何以為報,隻能潛心修煉早日歸來,接眾位恩師回家。
三個月後的清晨,身著素灰長衫的李長安,在島東岸邊向各位師傅告別,鴻鵠一族的族長也帶著瑤站在岸邊,長安麵向九位師傅,屈膝三次叩首,說到:眾位恩師養育之恩,長安永記在心,若是不能接眾位師傅回到昆吾大陸,李長安永世不墮輪回。
道長連忙說道:快起來吧,我等在這裏也難得快活,何以許下這麼大的宏願,結了這麼重的因果,你不必心急,修行將就水到渠成,心急隻能是事倍功半,幾百年都過去了,我們等得起,拿著這令牌,就此離去吧
鴻鵠啼鳴,一下子變小飛至長安肩頭,隨後李長安轉身飛向島外的空間法陣,就此離去
——
看著長安身影消逝,婆婆難掩心中悲苦,隻怕給長安做的衣服不夠穿,做的餅不夠吃,隨即消逝返回竹樓,寧姑娘緊跟而去。
書生柳先生說到:本是得天獨厚之人,就該曆經紅塵,陪我們這些老家夥在這裏也意思不大,更何況我們也是該教的都教了,能給的都給了,一切都看他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