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性情寫文紮實做人(2 / 2)

開拓務實率性為人

“從政為官隻是一時的榮譽,而作家卻是終身的榮譽。”在現時市場經濟年代,作家不怎麼被看好的大環境下,林繼宗同誌卻常常為自己的作家身份自豪,並且一步一個腳印,以過人的毅力、勤奮飽滿的創作熱心,等身的著作,邁進了國家級作家的最高門坎。然而創作甚豐的林繼宗同誌,並沒有為創作而創作,他認為作家不單要會寫,而且也要能做,特別是當到達一定的台階後,也要爭取為後來者做點實事、好事。畢竟“作家”這一高尚稱謂,從另一種意義上理解,也是人類精神食糧的創造者、人類靈魂的引導者、眾多後來者的人梯。隻有高尚、崇高的人格,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精神食糧以饗後人。

由於對文學的熱愛,進而愛上作家協會。這是一個民間團體組織,沒有編製,沒有經費,甚至連固定的辦公地點也沒有,作家們更是活躍於各行各業的創作自由軍,管理的難度與力度可想而知。沒有較強的領導、組織能力及為伊作嫁衣的奉獻精神,是難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合力的。

2003年林繼宗同誌接任市作協主席,他的擔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在單位上他是集團公司第二把手,日常事務繁多,而創作上繼宗同誌始終認定作家就要以作品說話,他惜時如金,不斷耕耘。在這種情況下,林繼宗同誌充分發揮在企業幾十年的領導才幹,沒有一般文化人的優柔寡斷,而是說幹就幹、雷厲風行。換屆後很快爭取到作協文化陣地,恢複作協會刊《汕頭作家》;成立文學創作基地;組織優秀青年作家進行采風活動,並相繼成立了“作家之家”、“創作基地”、“作家沙龍”、“作家文苑”四處文學交流平台。此外,他還努力爭取經費,發動社會熱心人士資助汕頭桑梓文學獎,獎掖鄉土佳作,繁榮汕頭文學,激勵文壇才俊。桑梓文學獎是在省文聯主席劉斯奮先生的首倡下成立的,桑梓文學獎的設立與連年舉辦,使廣大作家不斷地激發出高昂的創作熱情,創作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力作,湧現出一茬又一茬的文學人才。盡管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市作家出書還是呈逐年遞增勢頭,為建設文化大市、弘揚汕頭精神,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在林繼宗主席的領導下,汕頭作家隊伍也不斷壯大,綜合素質不斷提升。1999年我市作協會員僅210多名,現已發展到360多名,加入省作協的會員也由原來的43名增至現在的94名,加入中國作協的會員由原來的6名增至現在的11名。目前,汕頭的作家和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在粵東都處於明顯領先的地位,這與桑梓文學獎活動多年持續的開展是密不可分的。由於有了凝聚力,作協隊伍不斷壯大,許多青年作家在省級乃至國級文學陣地漸露頭角,有些作品還獲得全國、部、省級獎項。

作家協會向來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個相對散漫的組織,平時似乎都沒什麼要緊事,其實瑣碎事一件也少不了,為了及時適應會員的應急之需,林繼宗同誌幾乎每出席一次大小會議,無論事先有無通氣,他都把作協必需資料帶在身,隨時隨地為會員辦事。有一次一位會員要求申請加入省作協,林繼宗同誌當即以夾帶的公文包作墊板,為其寫推薦意見並蓋上公章。他笑言這是活動辦公室。有一新入協會的文學青年也稱其做事紮實,行動力強,效率很高,少有一般文人的軟肋。

作家們的相處是一種藝術,“文人相輕”一說,古已有之。然而,林繼宗同誌在這一點上,卻表現出難能的大度及師者風範,他尊重人才,堅信“學無先後,能者為師”,不單多次主動推薦有作為的新、老作家,上省級、國級作協,參與各類全國性文學評比,對寫作上有潛質的青年作家、文學青年也熱心扶掖,鼓勵上進。作協會刊《汕頭作家》的複刊,無不為作家們拓展了一方耕耘發表的園地。為了照顧更多的文學青年能上稿,他認為上稿對那些剛剛起步的文學青年尤為重要,甚至會因此激發對方走上文學人生,培養出未來的名作家。因此,他盡量讓更多的未成名者在會刊上發表作品。他說,我們都寫了幾十年了,書也出了好幾本,多發一篇與少發一篇並沒什麼區別,自古著名作家能夠傳世的作品不外也就兩三篇,還是把發表的機會讓給那些剛出頭的年輕人吧,他們更需要機會……

許多行業都或多或少受製於年齡,惟獨作家不受年齡所限,豐富、厚實的人生閱曆是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甚至有樂觀者說:人生六十才開始。願創作已臻成熟的林繼宗主席,結出更多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