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遠去的月亮(1 / 1)

漫漫人生路,總係著情感的紐帶,總得走理性的行程。

對孩子,充滿父愛和母愛,本是人之常情。

從孩子小瀚來到世間之後,多少盼望,多少掛念,多少憂愁,多少歡樂,多少淚與汗,多少愛與情。

怕孩子在學校吃得不順口,我和妻子偶爾送點好吃的去,可孩子每次都勸我們不要再送,同學能過,他也過得了。送食多了,同學們會笑話。孩子返校,如果太晚,或者刮風下雨,我總要送送他,他卻願自己走,鍛煉鍛煉。每次,看著孩子急急跨越高高的斜坡和梯級,看著他那匆匆消失在雨夜中的身影,父愛的巨瀾便從心海裏掀起,翻騰不息。

十幾歲了,可他在我的眼中仍是個孩子,我和妻子總嗬護著他。搬了兩次家,都把最好的房間給他住。以前出差回來,常常兩手空空,後來,我也學會為孩子買點禮物了。平時有空也和孩子玩玩羽毛球、乒乓球。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和元旦,便隨孩子的興趣伴他玩。孩子考上大學,借出差機會,去看望他,還送被單、帶風扇、捎月餅。我們這一代,太重視孩子的學習了,因為我們曾經被“浩劫”耽誤過,也曾被上一代忽視過。在我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曾門門功課滿分(五分製)。老師帶著同學們敲鑼打鼓來祝賀,而家裏人和我的反應卻平平淡談,那時已經開始想找活幹端飯碗了,因為家裏窮啊。

對於孩子,除了愛護,更要引導,嚴格的要求才是真正的愛護。

孩子原來不願報考金山中學,生怕隔海內宿,離開雙親、朋友、親戚、鄰居和老同學,別說少見麵,連電話都難打了。我和妻子耐心地說服和幫助他,使他逐漸擺脫不適應的狀態,不斷加深對金中的感情,直至依戀學校。

愛護、引導和嚴格的要求,使孩子健康地成長起來。一次放學回家時,在路旁,他看到兩個年齡與他相仿的小孩在地上不停地翻筋鬥給路人看,哥哥還用鐵條纏住脖子和胸膛。弟弟餓了,不願再翻筋鬥,哥哥打他,弟弟被迫又翻起來,終因無力而摔倒。小瀚哭了,回家要了錢,便跑回去給了小兄弟。又一次,他看到路邊有一個外省人在賣條幅。外省人告訴小瀚,已經沒錢吃午飯了,希望小瀚務必買一幅。多少錢?二十四元。小瀚想了想,給那外省人四十元,買下了寫著“知難而進”四個字的條幅。孩子用錢,從不亂用。有一回,金中要為每個學生打預防針,小瀚專門打電話向我請示:“爸爸,打一針要三十六元,打不打?”我斬釘截鐵地回答:“打!”

小瀚上大學,堅決不要父母送,也不坐飛機,和同學一起坐車走了。抵校當夜,便打來問安電話,並津津樂道地彙報了學校和宿舍的硬環境,比他想象的還滿意。我看望他時,他精神狀態甚佳,表示努力學習,爭取提前完成學分。他還帶我瀏覽校園,一路介紹,還用兩塊錢的菜票為我買了一杯可口可樂,充滿著質樸的親情。飲著這可口的飲料,我的心頭樂開了花……

我和妻子安靜地度過了孩子不在家的第一個中秋節。我們想念著孩子。仿佛看到他為同學送雨衣、請吃飯、留住宿、購書籍,然後送到渡口,才依依惜別;仿佛看到孩子穿著寬大的綠軍裝在寬闊的操場上參加軍訓,滿臉稚氣,卻又表情嚴肅,雙肩綻出了片片白色的鹽花;仿佛看到孩子和同學們圍坐在皎潔的月光下,嚐著月餅與啤酒,那青春的歡聲笑語,驚動了寂寞的嫦娥和孤苦的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