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憨憨的父愛(2)(3 / 3)

在雙親的熏陶、教育下,我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著認認真真做人、老老實實辦事。

記得五歲時,母親帶著我到父親工作的家俬店裏玩。大人們都忙著說話呢。不知誰的黑香雲上衣吊在衣架上,我不經意地從那上衣的口袋裏掏出幾張花花綠綠的畫著好看的圖案和像頭的紙張,覺得又漂亮又好玩,於是當玩具帶回家中。母親發現後大吃一驚,父親更是生氣與著急,趕緊帶著我連同那些“紙張”重返店裏,問明“紙張”是誰的,立即賠禮道歉,如數奉還,再三數說我,說是我不懂事,還以為是小人圖。那時候,我真不懂得那就是錢嗬。那一夜,父親板著臉孔,聲色俱厲,他說:孩子呀,要記住,一輩子都不能忘記,別人的東西,哪怕是一張紙,也不能要!我流著淚,默默地點著頭。

父親的行為、思想和人格,深深地影響著我。對於時事和政治的關心,是他對我的又一重要影響。雖然他文化低,但他關注著時事,關注著國家和世界的大事,他經常看報紙、聽廣播、聽收音機,聽別人談論時事,並且博聞強記,因而他知道的大事和大人物還不少哩。華盛頓、羅斯福、林肯、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艾森豪威爾、希特勒、墨索裏尼、東條英機、孫中山、廖仲凱、黃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蔣介石、宋慶齡、宋美齡等等,這些大人物和他們有趣的故事,我最先還都是從父親的口裏聽說的,父親無疑是我最重要的啟蒙老師之一。

盡管家境貧寒,但雙親曆來對於我的學業是倍加關注的。父親曾經給我講述了一個令我終生難忘的故事:解放前,某鄉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目不識丁。一次,鄉紳鄭爺笑吟吟地讓農民順路帶信給鄉公所。信沒有封口,一字不識的農民將信帶到鄉公所,所長抽出信紙一看,立即叫鄉丁將農民抓起來。那農民大驚失色,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所長大笑起來:“信裏不是寫得清清楚楚嗎?你欠鄭爺的地租至今末還,鄭爺讓我抓你的。你這頭青盲牛,自己來送死,可笑,可氣,可憐呀!”那農民自知窩囊。隻好束手就擒,俯首聽命。

這個辛酸的故事,常使雙親長歎不息,也使我時時警醒,鞭策自己不懈學習、努力讀書。

在雙親的激勵下,我刻苦用功,年年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又從少先隊中隊長當到大隊長,從學習委員當到班長,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初中二年級時,還門門滿分。班主任帶著同學們,敲鑼打鼓,到家裏報喜來了。大紅花戴在我胸前,全家人多高興啊!鄰居們也投來羨慕的眼光。當晚,母親特意煮了一頓幹飯,還有肉、有魚、有菜,全家人為我慶賀哪。那時候,家裏實在很窮。兄弟姐妹五個,隻保住我一人上中學。貞姐姐隻讀了一年小學,十歲便進織席廠編草席去了;如姐姐學校門連一天也沒進過,八歲就跟著貞姐姐進了織席廠,勞累,饑餓,吃盡了苦頭。姐妹倆哭著求父母給讀書,可雙親去哪裏找錢嗬?後來,兩姐妹讀了掃盲班,又進夜校。白天的活又重又累又苦,到了夜晚,姐妹倆便興奮地上學去,風雨無阻。有時候,手酸痛得提起筆來就發抖,但始終堅持學習。有一回,如姐姐趕路上學,腳被一顆大鐵釘紮傷,鮮血淋漓,可她還是上學去。至於妹妹,是後來家庭生活略有改善,才讓她上了中學。

記得那時候,家裏隻有兩盞煤油燈。吃晚飯時,母親當著全家人提出,把較亮的那盞油燈給我使用,保證我夜晚的學習。全家人異口同聲,都爽快讚成,惟獨我大聲回應:“還是大家一起用吧。”結果仍然讓不出去。父親知道後,買了一盞大號的更明亮的煤油燈,送給我使用,還再三叮囑,隻要我好好讀書,欠缺什麼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