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夢死(1 / 2)

宗正劉長樂和執金吾劉敢奉命入未央宮內已是亥時,太子戌時已從覆盎門逃出了長安城。這場轟轟烈烈的兵變輸了個徹徹底底。暴怒的老皇帝稍騰出手便詔遣他兩人去椒房殿,收回皇後璽綬。

劉長樂踏入殿內時有些躊躇,雖此時也無甚規矩可講了,連宮人都已四下逃離,他倆總不能還給這女人行禮。

“娘娘。”但到底是做了幾十年的皇後,即便事到如今,即便輸得一塌塗地,一聲娘娘總還是當得起的。

衛後卻連看都沒看他們一眼,手裏似是在把玩一塊玉璧。偌大的殿內隻點了一盞宮燈,燭光明暗不定,映在她的平靜的臉上倒顯得有些莫測。

“太子已出長安城?”她的聲音低柔,因宮室內靜得針落可聞,足以聽清。

劉長樂默然片刻,不知作何回答。皇後已然會意,將玉璧收入袖中,朝他頷首。

她輕扣案幾,素日裏威風八麵,位比侍中的長禦女官手捧印璽和綬帶緩步出來,將璽綬置於案幾之上。

她朝著這象征了皇後實權,後宮女子夢寐以求的至寶努努嘴,淡淡道:“劉徹的東西,喏,拿去。”

喚狗一般,“嗟,來食。”

劉長樂和劉敢心照不宣,皇後是真了無牽掛了。

饒是如此,兩人還是有些吃驚。

承寵十年,登後位三十八載,劉長樂這樣的宗室對她算是相當熟悉了,那句“嘉夫德若斯”可謂是名副其實。

誰也沒料到她會那樣幹脆地調手中所掌的中廄車架,開武庫取兵器,下令未央、長樂兩宮衛隊,助太子起兵政變。

還給太子出謀劃策,即便事敗也毫無悔意和畏懼。

劉長樂弄不清這場兵變下麵有幾股勢力在明爭暗鬥,也不知太子是真要造反還是被江充逼得走投無路。

但他看得出來皇後一開始便打定了主意,不做太後,毋寧死。

劉敢眼神示意劉長樂捧起璽綬,他是宗正理應他來。

“娘娘若有話辯白,吾等可代為傳話。”劉敢說完這句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衛後一言不發,起身進了裏間,她的心腹女官倚華卻是立在這裏沒有動彈。

這女人竟還是一副椒房殿昔日的腔調,神色倨傲,明擺著不許他們跟進內殿,生怕他們冒犯了中宮。

劉敢不禁有些好奇,“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這傳遍了天下的歌謠裏主角結局到底是什麼。

衛霍輝煌的餘燼,如今似是要徹底隕滅了,傳奇就是傳奇,收尾也拉了起碼數萬人陪葬。無論成敗,將來史書是怎麼繞也繞不過去她一家子了。

劉敢暗自忖度,陛下年邁,悉心培養了三十年的太子逃走,昌邑王又體弱多病,那“堯母”的皇子才三歲。

約半刻鍾的功夫,裏間傳出一聲響動。倚華神色木然,出神片刻後,方對兩人輕聲道,“娘娘業已自盡”。

兩人立刻進去查看,皇後已然斷氣。身體懸在半空中,隻著白色中衣。

劉長樂看著披散飄蕩在空中的白發,忽想到當年她剛在後宮崛起,宮人是怎樣豔羨她那頭鴉羽般的頭發,後來傳到宮外,時人皆言:“衛後興於鬢發。”

誰又知曉這結局會是這樣慘烈。

……

她猛地從夢中驚醒,鬢發全被汗水浸濕,衛子夫夢見她死了。

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怎做這樣古怪的夢?可她現在閉上眼全是自己上吊的樣子。

那夢中女人就是自己,她知道。

夢裏自己是年邁的皇後,協同兒子起兵政變最終失敗自盡。衛子夫疑惑於這個如此真實的夢境。

思索片刻,還是作罷。什麼娘娘,如癡人說夢,自己進宮若能受封個最低位的少使,已是天大的運氣。

看天已然蒙蒙亮,身子雖然酸楚不適,她還是立刻起身洗漱。昨夜進宮,本就倉促,劉徹身邊的太監春陀將她安置到了永巷內一處空置的屋舍,給她安排了兩個服侍起居的小宮人。

待她梳妝完畢,便有兩位大宮女前來,說是太後召她前去。

她料到今日應當是會有人傳他覲見,過個明路,倒也不意外。不敢怠慢,唯恐去遲了,急忙忙隨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