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除了孩子,幾乎都知道姑母是譜樂之人。而且她譜的也不是陽間樂曲,有時在院子外麵能聽到裏麵傳來彈奏的聲音,那隻是因為孩子們已經快要開蒙,七竅既要開全。否則是聽不到裏麵有任何聲音的。李發不知道的是他從前以為姑母從不出席村裏的任何活動,村裏也很少有人知道姑母的存在,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正好相反的是村裏所有人家都會認識姑母,因為沒有哪家不死人,而姑母隻會出現在死人出殯之時。
村裏的大人忌諱孩子參與死人的出殯,他們總有些特別的儀式不希望孩子知道。於是從沒機會參與的李發也並不知道姑母總是在那種時候出現的。而她所做的事就是為死人演奏一路樂曲,那送殯路上高亢撩人的動靜正是姑母的作品。李發想到小時候害他丟了魂的那些紙人,隻是不知道那些紙人坐在院子裏在做什麼。他問祖宗這件事。
祖宗惋惜一聲說,“本來你天賦很好,隻是從小受了這麼一驚,缺失了魂精。你姑母因此懊悔不已,她那一身的惋惜病也算是為你而起。”
“為什麼?”
原來李發不知道,自己看到那些紙人丟魂以後。姑母其實是第一個發現他的人,她像小時候救他落水的那一次般企圖救他,隻是嚇丟的魂魄在空氣中會不斷消散。最後她隻得讓李發的父母去求祖宗收留他,保孩子一條小命。也正是因為姑母的懇切,祖宗才盡了全力挽救,以不至於李發因為丟失了魂元而變的癡呆。隻是好生生的天賦卻再也不能挽回了,每每談到此處,他那孤傲的姑母便要惋惜痛哭好一陣子,總覺得是自己害了李發。其實有很多次她都暗中觀察李發,潛移默化的傳授了他一些元氣。這些都是李發之所以最後也不輸於常人智慧的原因。
話說到那些紙人,其實是已死的樂師在陰間的魂靈。他們會在古老的樂器上留下一下精魂,這些精魂不能彈奏樂器,隻有用法術為他們造一暫時身,讓精魂寄存。那些精魂在暫時的軀體上才能與姑母一起討論樂理,奏出樂曲。紙人是姑母為這些精魂造的暫時身,那天他們為的是七月半的鬼節好為那些出門在外的野鬼指明陰間之路。那需要一場大型的演奏,自然要慎重。姑母的良苦用心,本是要救那些無處可歸的魂靈,哪知卻被小李發無意中撞見。
這也算是一場劫難,從沒有說過話,隻能用歌聲代替語言的姑母夜夜哀唱,她那歌聲與其說是感動人,更不如說是感動了無數的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