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鬧的,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我還盼著弟妹早些生個兒子,將來咱們也好有個依靠。”榮大郎說。
榮大嫂苦笑,“能有啥辦法,他們小倆口的事,咱們也不好多插手。”
“都怪我不好,連累你和大丫了。”榮大郎歉疚說:“當年要不是我服徭役傷了身子,再也不能有孩子,咱倆也不至於沒兒子,老了也沒有依靠,沒有人養老,大丫也沒兄弟依靠。”
榮大嫂見相公又提這事,趕緊道:“你又來了,都這麼多年了,這事我早就不在意了,二弟和弟妹都是好的,二弟又是個有出息的,將來一定不會不管咱們一家三口,你就別再自責了。”
“對,二弟是個重感情的,二弟妹也是個賢惠人,他們將來的孩子也定差不了。”榮大郎看到妻子有些臘黃的臉,心疼說:“隻是家裏日子緊巴,讓你和孩子受苦了。”
榮大嫂聽到這話心裏別提多慰貼了,她笑說:“莊戶人家的日子哪家不緊巴,咱們家還算好的了,再說了,公婆待我和大丫好,二弟二弟妹也是和善人,咱們家和和睦睦的,這日子過得比別人家強多了。”
最重要的是丈夫是個會疼人的,處處為她和女兒著想,能嫁給這樣的丈夫,嫁進這樣的婆家,她哪還覺得日子苦,心裏甜著呢!
供小叔子念書她是沒意見的,畢竟當初公婆也讓丈夫去念了,是丈夫沒念書的天份,怪不得別人。
榮大郎覺得自家媳婦真是個賢惠人,十裏八村也找不出像她媳婦這麼好的女人,他滿足的摟著媳婦,再道:“就是現在他們倆口子這個樣子總歸不是個事兒,你能幫的就多幫幫,我一個大老爺們兒也不好插手。”
榮大嫂應下,“我知道。”
她不傻,以大房現在的處境,小叔子倆口子好了,他們一家三口才能好,能幫的肯定會幫,畢竟幫他們也是幫自已。
榮大郎夫妻兩個操著心,正房裏,榮老頭和榮老太老倆口也犯著愁。
“這老二和老二媳婦究竟是咋回事?真愁人。”榮老太坐在床邊,一邊納著鞋墊,一邊歎氣。
榮老頭躺在床上,雙手枕著頭,也是一臉愁容,“愁有啥用,你也問不出所以然來。”
小兒子倆口子剛鬧不愉快的時候他就讓老太婆去問了兒子兒媳婦,可是誰都不肯說。
“老二這孩子,從小到大沒讓咱操過心,又聽話又懂事,還會念書,就這成親後的日子,我是一個好覺沒得著。”榮老太拿著針在頭發裏別了別,繼續說:“這親事是他自己相中的,怎麼成了親對媳婦像對仇人似的,這老二媳婦也不是個壞的。”
起初,她以為周氏心眼不好,所以兒子才對她諸多不滿,可相處發現周氏賢惠能幹,任勞任怨,又孝順懂事,對大兒媳婦和大孫女也是極其和善,且還裁得一手好衣,一家子的四季衣衫都是她一手裁出來的,那針角,那手藝,村裏誰人不誇?
加上周氏帶來的嫁妝讓兒子能繼續念書,還讓一家子過得不那麼緊巴,她對這個兒媳婦沒有不滿的。
她實在想不出到底是因為什麼,讓兒子對自己親自相中的媳婦生出這樣的怨氣來?
榮老頭也想不出,他翻了個身道:“孩子不說我們能有啥辦法?行了,我睡會兒,你別叨叨了。”
榮老太看了老伴一眼,低下頭默默納鞋墊,心裏忍不住歎氣,老二啊老二,你這究竟是因為啥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