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究竟是什麼?

《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在空間上無邊無垠,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宇宙是物質世界,其中的物質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佛家認為,宇宙和人生,統名為世間。世間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合稱,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時間,叫做“世”;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間,叫做“間”。

世間又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來的時間是“宇”;上下四方的空間是“宙”,所以宇宙其實就是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大環境──包括時間與空間,具體的說,主要指此方世界、他方世界等國土世間,又叫“器世間”。

佛家認為,大的空間叫佛刹、虛空,小的叫微塵,名稱雖然不同,卻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從佛法上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泛指宇宙,它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是無量無邊,無垠無涯的。

什麼是微塵?現代物理學把物質分解成最小的單位,叫做原子、電子、中子,而微塵比中子更細微。平常我們看牛毛是很細小的,可是牛毛的尖端用高倍度的顯微鏡放大來看,還可以發現更多更小的成份,這種比一般觀念還要細微了幾萬倍的情形,就是微塵。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無法繞遍整個宇宙。

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實,我們所生存的地球麵積隻有太陽的一百三十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太陽是地球的一百三十萬倍大,而在遼闊的虛空之中,一個銀河係就大約有兩千億個太陽,宇宙裏的銀河係又多達幾百萬個,如此一想,宇宙真是無比的浩瀚深廣。

那麼“道”又究竟是什麼呢?

歸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根,人類之始,運動之理。

《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

《管子.內業》說:“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莊子.大宗師》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不可受,可得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師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宇宙生成之初,那時究竟是什麼原因也沒有人能夠知道。

但任何事物總有一個開始,所以老子就把這個開始稱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

其實“道”的內涵並不是老子開創的。《易經》中“太極”與“道”的概念非常相近。道家思想是在易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把“道”做為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夠的,老子還把“道”歸結為天的生成原理。

天究竟是怎樣生成的?東方哲學認為,天是由於“陰”和“陽”的對立統一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