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大美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書中說到:
在太宗貞觀年間,蜀中崇山峻嶺的盆地間,有一小村,名曰“來仙村”,這來仙村地處群山腹地,占地十裏,人口不過數百,自古以來就是山清水秀的水果之鄉。
來仙村雖不能說是人傑地靈,但大多以種植果樹為生兼做養殖業的村民,曆來千百年傳統中,也少有傷風化的事情。百姓都是勤於耕作,和睦互助,生活雖不是大富大貴,倒也安居樂業。
這裏習武成風,大都身懷一技,雖不比蓋世神功,但防身健體卻也綽綽有餘。
已是金秋時節的傍晚,村口一戶李姓人家,剛剛娶完媳婦,賓客都已散去,隻剩下新郎新娘兩人。
這新郎原是一個鏢師,名諱李憨、字良德,而立之年。原在京都一帶行走江湖,後因看破紅塵,攜帶師妹及家親眷屬等人到此地隱居。師妹就是這個新娘樊雪,人稱紅靈兒,二十不到,天生麗質,兩人曾一同在峨眉學藝,又一同押鏢。
自從到這來仙村,李憨用行走江湖賺得的鏢銀購置田產房舍,與師妹同耕同作。第二年的今天,就邀請鄉鄰辦置了這簡樸的婚事,雖然賓客不多,但江湖兒女並無所求,一切隨緣了。
李家房舍雖不大,但也溫暖。三間正房坐北朝南,掛著燈彩,木格窗上貼著大紅喜字,在房內紅燭的映照下,格外。正房兩則廂房一是儲物間,一是馬棚。院落有十數丈見方,四周籬笆圍牆有一人高。
這房舍宅子在村西口第一家,後麵有書樹林,樹林後麵是山坡。宅子前麵是一泓半月抱宅小溪,小溪上的木橋直通村路,東麵則是鄉鄰家家戶戶。
這山間小村靜謐而安逸,質樸而祥和,在星空月影的晃耀下透著田園詩意。
已是臨近亥時的戌時,夜空中飄蕩著一個尚未投胎的中陰身魂魄,這魂魄本是山間的一隻梅花鹿,因壽終無疾而故,所以幽浮在山野間。
它的魂魄無形無相,隻是像一團風,飄到李家宅子附近。此鹿死後剛要輪回,突然回憶起鹿身的前世一段人身情緣。那前世的情緣場景與此時李家頗為相似,於是魂魄徘徊於此,心裏一動情念,進到李家洞房之中。
魂魄浮在洞房一角落處,靜靜地看著房內兩人。
新娘披著紅蓋頭坐在紅薄紗垂下的木床邊,離木床不遠是一個舊的八仙桌,桌子有兩根大紅蠟燭,燭光一閃一閃,桌上還有一套瓷器茶具,桌邊是兩個圓木墩粗雕的坐凳,房內有簡單的木櫃子分在兩側牆壁,牆壁上還有一柄龍泉劍和彎月刀。
突然龍泉劍放射出一股光氣,差點把懸浮在洞房內的魂魄打出去,這魂魄飄忽躁動一下,又穩了下來。
新郎脫去身上大紅新衣露出粗布無袖內衫,露出臂膀結實的武夫筋骨,坐到八仙桌邊,斟了一杯茶問新娘:“靈兒,口渴不?”
新娘溫文爾雅略帶羞澀地說:“師兄自飲吧!”
這新郎劍眉鳳眼鼻直口闊,高挽發髻,一臉英氣。似乎有些發呆地說:“可惜我很多老友未曾來此飲酒。”然後喝了一杯茶。
新娘在一旁輕聲道:“師兄莫歎了,明日還要拜見尊長,早點安歇了吧。”
新郎輕步走進新娘,新娘聽到逐漸靠近的腳步聲,心裏有些發慌,身子不由顫了一下。
兩人雖然青梅竹馬,但隻有習武時,才交手碰觸對方身體。男女授受不親的禮儀,一直保留至今。
懸浮的魂魄心念也不由一動,身不由己飄到新娘身前。
新郎慢慢撩起新娘的紅蓋頭,一副清澈如水的嬌容展現出來。隻見她娥眉秀目,麵如仙子,秀發盤起,別致有餘。雖是巾幗,但氣質大有不讓須眉之勢。
就在一對新人卿卿我我之時,魂魄感到一團擁擠,原來早有百千尚未投胎的中陰身魂魄前來求人身輪回。
這些魂魄與先來的憶前世鹿魂,其實都是眾生的第八識,因業力故,所以隨業而感,受情執作用前來投胎。但緣分各有不同,所以爭搶排先大概也是無用。凡是所有娑婆界之男女在交合之時,大抵都是如此,正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此時一對新人已經熄燈就寢,正在雨水交歡之時,所有魂魄都激蕩不已,爭先動念。
就在霹雷閃電的一瞬間,鹿魂猛然撲入新娘腹中,其他魂魄陡然散去。
人身十月懷胎,靈兒在第二年夏即將分娩。
一日李憨歸家,靈兒正與婆婆執手促膝而談。李憨對母親說:“母親,今日帶回些野味放在外麵,想如何烹製?”
母親說:“哎!孩兒啊,不要殺生害命啦,娘親要堅持食素,才能對得起老佛爺啊!”說完雙手合掌拜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