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昌都8、芒康縣(1 / 3)

芒康縣到昌都市大概300公裏,開車的話這個冬天的路上我們真的是百無聊賴啊,開了有七八個小時路段太差了。芒康縣到德欽大概200多一點公裏,220公裏開車的話還近一點,德欽屬於雲南,也就是芒康和雲南挨著。德欽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芒康比起來其他的城市生態環境還是比較優良的。芒康縣城的海拔是3850米,數字看起來偏高,但是吧,它逐步的會降低,高海拔的地區沒有多高的,也就3000多不到4000海拔,最低的是2600多米,環境挺舒服的。在檢查站的時候,芒康冬天積雪沒那麼厚,山頂還有為數不多的草根,草的顏色也沒那麼枯黃,但是也是看著不太旺盛的樣子。芒康縣城的經濟還是稍微的要好一點點。我個人感覺比做左貢縣要好些。畢竟住宿的條件要好很多。而且吃飯的餐館也比較多一點。一路上昌都市開往芒康縣公路兩側的山脈。清清楚楚的看到與遠方的天際線相接。藍天白雲甚是漂亮,後來車輛慢慢的下到了山底的時候,兩側居然還有一點點綠色的樹木,當時挺震驚的。畢竟昌都市的樹木都沒那麼綠,都是枯黃的葉子。因為現在是深冬居然還會有一些綠的樹葉,當時震驚到驚訝用手機就拍下來了。

路過的村莊草場,草場上積雪已經消融的不多了,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有留下多少積雪。遠處山坡上也沒有積雪,隻有山體的背陰處有一些積雪而已。平時在夏天的時候,草墊子上都會有旱獺,現在冬天沒見旱獺了,聽說旱獺也要冬眠,好像是。

芒康縣看史料的時候,記載漢代時期居然屬於白狼國領地。在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芒康縣被當地的土著居民與古羌族部落分割占領,芒康這地方居然還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可以的。後來唐代和吐蕃之後,由於茶馬古道的開通,芒康就慢慢成了吐蕃王朝和其他地方,的政治經濟重要樞紐。金沙江和瀾滄江縱橫貫穿芒康縣全境。流域麵積還是挺大的,250平方千米。瀾滄江河流泥沙量小啊,像田地灌溉啊,都是比較優勢的。別看芒康縣不太大哦,芒康縣境內有紮倉嘎水庫。不過芒康縣境內的自然災害有洪澇,暴雨,地震等一些。最頻繁的就是夏天的暴雨引發的泥石流,還有山體坍塌,滑坡等災害。這個比較重要,因為很多夏天進藏的人比較多,走芒康這條線一定要千萬注意了道路坍塌,還有山體滑坡,泥石流可不是開玩笑哦。

曾一度發生滾石橋梁垮塌,還有地震啊水利設施嚴重受損,交通受阻,通訊阻斷。進藏走芒康這條線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路段情況,並且隨時做好避險的一些準備。芒康縣境內居住的民族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藏族,漢族兩大族,還有納西族,回族,白族,苗族,土家族等一些別的民族。別看芒康縣不大哦,這個人民多信仰啊,信仰藏傳佛教的比較多,但是像上鹽井村一帶部分人民信奉天主教人還是比較多,大概縣城裏麵約80%的人都信奉天主教。芒康縣境內哦,設有西藏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當時看到這個教堂的時候人都懵了。

芒康縣自然環境氣候就很好,跟波密好像有點大差不差吧。芒康縣夏天有這個葡萄啊,蜜橘啊,石榴啊,就是瓜果類,特別的多少海拔呢都在2600米以下的城市鄉村裏生長,下鄉村的路段也比較平坦都可以去看一看。芒康縣主要屬於半農半牧縣,農業方麵的很優秀,木業方麵也非常的優秀,居然還有林木麵積,像山上的林木,有時候是不讓砍伐的。冬天很冷,我們在下到低海拔地區的時候,很明顯的能看到山林的樹枝啊,上麵還有一點點的積雪,但是山林的樹枝基本都是墨綠色的,唉,很好看啊,蒼綠蒼綠的。

據聽說天主教堂是1855年法國傳教士鄧得亮神父創建也不清楚。唉,這上麵是這麼寫的,它的建築風格還是有一點入鄉隨俗的,像房簷和屋頂上麵的畫呀,門的顏色基本上都是比較入鄉隨俗的,就是大十字架比較亮眼。因為藏式的寺廟在西藏看習慣了突然有一個其他的教堂就感覺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