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鴻鵠(1 / 1)

這是一座位於邊境的小村莊,依山傍水倒是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意境。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進山打打野味。於是雖然這塊土地有些貧瘠,但人們依然過得其樂融融。

村長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漢,胸腹之間橫亙著一道猙獰的疤痕。據說他年輕時當過兵,也打過幾場仗。因此村子裏那些成天喊著要當英雄的孩子們,對這位村長尤其敬畏。經常可以看見一個大漢帶著一幫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去山裏伐木。夕陽落下後才拉著成捆的木料,提著野雞野兔回到村子。每當這時,他就總愛就著幾口麥酒,邊喝邊憨憨地笑。

難得一個月色很好的夜,大漢白天又去砍了一天的樹,回家後自然要享受享受。以往他都是喝完酒倒頭就睡,可看來這頓顯然喝得有點少。大漢邁開還算穩健的步伐,出了院門沿著沙石小路慢慢走著。一直以來,這位村子最喜歡看的,便是傍晚時分的村莊。玩耍累了的孩子們追逐著跑進街口,然後各自回家。一輛輛滿載的牛車拉著人們整天的收獲,從石板路上駛過。天色已經昏暗,家家戶戶都點起了燈,從小院裏傳出菜刀剁在砧板上,又或是鍋碗瓢盆磕碰的聲音。像是一首勾人曲子,那曲子名字就叫做萬家燈火。大漢已經不再年輕,他開始向往這種舒適安逸的生活。從前的豪氣幹雲,早就被歲月磨洗得不剩下什麼。帶著微醺的感覺,他走到一座小木橋邊。橋下溪水裏不時漂過幾片菜葉,還有不知誰忘了收走的衣物。

溪邊,一個看上去也就十來歲的少年正對著麵前空氣揮舞著手中的長木杆。汗水濕透了他的襯衫,順著衣角滴落。他的動作有些雜亂無章,可大漢畢竟當過兵。一眼就認出,那是部隊訓練新兵的一套槍法,不過是最基礎的那種。大漢忍不住點點頭,心底卻也唏噓不已。想當年在自己這個歲數時,還因被其他孩子欺負去向大人哭訴。這世間,過得可真快啊。

少年的神情極其專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絲毫沒有察覺到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被旁人看在眼裏。少年突然右腿後撤半步,由極動轉為極靜。隨即那隻腳在地麵重重一踏,身體竟離地撲出,木杆平持,淩空刺向前方,轉瞬間又變回極動。

大漢雙眼微眯,這最後一式已經不屬於基礎槍法的範疇了。

少年終是未能完全掌握這套槍法,落地時一個重心不穩,踉蹌了幾步才勉強站定。他這才抬頭,看到橋上的大漢。

“村長!您怎麼在這裏。”少年的目光有些躲閃,臉上也浮上可疑的紅暈。

大漢一步步走來,默默地看著少年的眼睛。

“偷看別人習武可不是君子所為。”

少年的頭更低了,但他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他必須要學習武功,哪怕因此受到村長的懲罰。

大漢的注意力始終不曾離開少年的雙眼,沉默了片刻才說:“也罷,你若是想學,從明天起就來找我吧。希望我這把骨頭還沒有廢掉。”

少年明顯愣了一下,隨之湧上狂喜。村長居然肯教他!再抬頭,大漢已經走到遠處了。少年急忙追上去,在大漢身後站住,躬身行禮。

“見過師傅!”

大漢也不回頭,腳下的步伐也沒有停下。隻是擺了擺手,權當道別。

不過內心卻泛起一聲歎息。

“刑煊,你本鴻鵠,安能與雞鶩爭食。”

寫最後一句時,想到了屈原寫的《卜局》。原句是: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這段話曾不止一次出現在我的應考作文中,覺得值得借鑒。今天正好也是端午節,祝大家節日快樂。哦記得我說要給大家推薦小說,那就《上海堡壘》吧,應該許多人都看過。沒關係,可以再看一遍。。。。。。我下周就期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