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晴空萬裏無雲,在離地表數百米的高空中正有三人禦劍飛行,從地麵看去,眼力好的也隻是以為是幾隻大鳥罷了。
其中一老者身著玄青色道袍,衣帶飄飄,白眉長髯,仙風道骨。腳下大劍成玄黃色,寬厚重實,劍身長約三尺,篆刻有幾方古樸的饕餮符文,一看便隻是仙家寶物。
後麵兩人是一對年輕男女。腳踏祥雲法劍,流光熠熠,雲霧飛騰,身著赤金短袖引仙服,金光閃閃,麒麟法相奔行環繞。左邊袖口外繡一排小字,南域乾坤洞,右邊袖口卻是兩方古篆文,引仙。
瞧這一副打扮當是三品宗門乾坤洞中引仙童子無疑了。
這三人一路禦劍疾行,行色匆匆,不知道要去往何方~~~~~
正文:
浮沱山,地處萬良國西南,山勢雄渾,占地方圓百裏有餘。
本應是一處山清水秀,景色婀娜之地,無奈連年大旱,早把這大山折騰的不像樣子。荒山野草,蓬蒿遍地,也就隻有幾處像靈槐穀這般的深穀山澗裏才能尋覓到那點兒蔥鬱青翠。
靈槐穀中丈餘寬清澈山溪穿穀而過,山溪兩岸芳草碧綠,雖長得不高,卻鋪得密實。
山穀之中一塊突出的斜坡上有一雅致的農家小院,小院背靠矮崖,崖上生長著一簇簇野生枸杞,夾雜在成片的幹枯蒿草之中,鋪滿了不高的崖壁。崖壁下三三兩兩點綴著幾顆高大的棗樹,杏樹和桃樹,正值夏秋之際,一個個果實結的分外碩大飽滿。
不過最顯眼還是院落門前一棵古槐。
這棵古槐高大異常,根係覆蓋了整片山坡,裸露在外的樹根形如龍爪,狀如遊蛇,最細處也有兒臂粗細,從遠處看就像是地麵隆起了千萬條紮蟒從四麵八方彙聚過去,最後擰成了一股勁兒直插向雲霄。
樹冠離地百尺,平日裏枝葉繁茂,遮天蔽日,一串串潔白如玉般的槐花開滿枝頭,濃鬱的芳香彌漫整片山穀,可此時抬頭仰望到的情景卻讓人震驚。
隻見那龐大的樹冠隻剩下了一半,另一半全然泯滅,斷層邊緣,枝葉花朵均是閃爍著藍色的雷火,不時還發出一陣劈啪聲。雷火不斷蔓延侵蝕,半空中斷層部分的枝葉卻好似不斷的生長,這般異景卻是有些慘烈。
數日前前此地下了一場暴雨,黑雲壓頂,狂風肆虐,雷音滾滾,突然天降數道雷火,不偏不倚的直劈向古槐,一夜電閃雷鳴過後這棵千年古槐便成了這般模樣。
許是有山民察覺到此事怪異報了官,之後便見有數撥人馬前來查探,但又不知是何原因匆匆撤離,隻餘下一道士模樣的人物在此地駐守,就住在槐樹下的那方小院。
“道長先坐,偏遠之地沒有什麼好東西,這幾樣果子您先嚐嚐,我已經吩咐小兒長生出去打點野味,待會就該回來了。”屋內,一麵相賢惠樸實的女子雙手端著一竹篾編成的果盤放於桌上,在其對麵木椅上雙膝盤坐著一須發斑白的道士。
這道士雙眼微睜,直溜溜的看著那盤新鮮果,許久之後長歎一聲;“沒想到辛辛苦苦蹉跎百年才得以重拾仙緣,悲哉!幸哉!”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老道俗名劉義,早年在修真界也算是頗有資質,曾有一元嬰先輩評價,‘此子若不半道隕落,百年有望結丹,兩百年足以成嬰。”
可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誰能想到曾經的天才人物卻因與人結怨而被流放到這塵世之中做了一國供奉。
雖說是塵世繁華,一國供奉地位也是超然,可隻有築基後期修為的他兩百年一過塵歸塵,土歸土,終將消逝在這熙熙攘攘的塵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