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周武王拜神封侯(1 / 3)

古風一首:

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子天醜地人寅出,

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

神農治世嚐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

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國至四百,桀王無道乾坤顛,

日縱妹喜荒酒色,成湯造亳洗腥膻,放桀南巢拯暴虐,

雲霓如願後蘇全。三十一世傳殷紂,商家脈絡如斷弦,

紊亂朝綱絕倫紀,殺妻誅子信讒言,穢汙宮闈寵妲己,

蠆盆炮烙忠貞冤,鹿台聚斂萬姓苦,愁聲怨氣應障天,

直諫剖心盡焚炙,孕婦刳剔朝涉殲,崇信奸回棄朝政,

屏逐師保性何偏,郊社不修宗廟廢,奇技淫巧盡心研,

昵比罪人乃罔畏,沉酗肆虐如鸇鳶。西伯朝商囚羑裏,

微子抱器走風煙。皇天震怒降災毒,若涉大海無淵邊。

天下荒荒萬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終日垂絲釣人主,

飛熊入夢獵岐田,共載歸周輔朝政,三分有二日相沿。

文考未集大勳沒,武王善述日乾乾。孟津大會八百國,

取彼凶殘伐罪愆。甲子昧爽會牧野,前徒倒戈反回旋。

若崩厥角齊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戎衣甫著天下定,

更於成湯增光妍。牧馬華山示偃武,開我周家八百年。

太白旗懸獨夫死,戰亡將士幽魂潛。天挺人賢號尚父,

封神壇上列花箋,大小英靈尊位次,商周演義古今傳。

此詩是封神演義開篇之作,寫得是盤古開天地,中華民族之先人傳至三皇五帝至夏商周。道得是以周代商之經曆,講得是紂王無道,文王興起,武王伐紂的故事。自古征戰多艱難,然打天下艱難,怎知這守國卻也不易,開國難還是守國難,曆朝曆代皆有爭論,多代之後,盛唐有一開國明君李世民對此有一段話,可作定論:“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創業難,已經過去了,守成難,卻需要大家一起謹慎麵對。薑子牙佐武興周,開周家八百年天下,誰知為守這八百年天下,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且不說周朝後期之東周春秋戰國,隻說周朝前期西周建國之初,周武王分封諸侯之後,如何建立大一統的分封製國家,薑子牙年老不能輔政,周武王勞心過度,身體有恙。國政委之於文王第四子,武王胞弟姬旦,旦封魯國,有國不去,留京輔政,世稱周公,武王駕崩,輔助幼主,攝政為王,周公為治理國家,“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以禮天下之賢士,挾天子以令諸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魏武帝曹操曾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旦滅武庚,平三監,亡五十餘國,頒《周禮》,演《周易》,定製封建,功成國穩,歸政成王。後世有一易中天氏,修中華史言:“周代為中華封建史之奠基者,”此言不謬也。典製封建,周公之功不可沒,此書道的是周公守國之不易。也有古風一首以述之,以證本書之封聖乃封神之續篇也。

隨古風一首:

盤古斧劈混沌開,女媧補天人世現,有巢避除畜獸患。

燧人取火免食鮮;伏羲畫卦陰陽前。神農治世嚐百草;

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成湯放桀南巢去,武王太白旗高懸,周家江山八百載。

創業不易守亦難,子牙封神尊位次,武王分封諸侯立,

國政托付周公旦。相父年老歸封國,平定東夷有新篇,

為國求妻子求母,征伐萊國婚姻聯,得有珍寶國祚傳,

舉賢尚功大國威,六韜著就成武聖。箕子受封遼東去。

廷議驚煞文武官,舉朝推為高麗主,洪疇作成獻宗周,

中朝從此為唇齒。伯禽魯國禮儀倡,文房四寶書文章。

舉賢尚親國祚久,禮儀之邦為師範。微箕比幹殷三賢。

各有歸宿泣上天,微子抱器走風煙,不忘列宗行祭祀。

封侯宋地敬祖先。召公刑獄論公正。鑄就刑鼎執法嚴,

二相輔朝國安定,燕國始祖刑之先。周公吐脯人心歸,

頒政周禮天下規,婚姻法始正人倫。嫡子血緣皇室傳。

武王駕崩三監亂,子牙辭世武庚反,楊戩尋母戰天庭,

李靖拜帥再出山。成聖七子非等閑,戰得諸侯心膽寒。

循規蹈矩朝宗周,國平疆穩政歸王,周公歸隱演易經。

包羅萬象乾坤轉,深奧玄機人世研,卓著代傳為巨篇,

開明之治人才出,慶賀昇平王封聖,周朝文明代代揚。

話說武王伐紂歸來,眾大臣上表,尊奉武王為天子,自此,以周代商,國祚遷移。武王在靈台祭告上天,告慰宗廟後,即天子位。武王加冕,國之大典,儀規之隆重,前書已表,在此不言。

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縹緲,旭日圍黃,慶雲舒彩。隻聽得玉佩叮當,眾官袍袖舞清風,蛇龍弄影,四周禦帳迎曉日,靜鞭三響整朝班。怎見得早朝美景,後唐人有詩,單道早朝好處: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話說武王升殿,眾臣朝拜,三呼萬歲畢,武王令平身。武王道:“朕與各位賢卿在靈台祭天,靈台乃父文王敬告上天,為民祈福所建,今見靈台,思慮一事,建靈台之時,池中挖出朽骨一具,父見之,令祭告埋葬,慧及先人,朝野感動。想那朽骨,不知是那個朝代,生前如何,但既已死亡,就應善待,入土為安,不應使其暴荒於外。由此,朕思:自圖王業以來,有多少忠臣義士,士卒百姓,戰死疆場,拋屍荒野,或丟棄溝壑,被虎狼吞了去,或淹於江河湖海,被魚蝦所食,就有白骨,又如何能夠掩埋。想與紂王會戰牧野之時,大戰激烈,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河津為之塞。就是那行逆之人,忠於王事,死又何辜?即今思來,令人憾慨,不勝惶恐。”

班部中轉出姬旦,乃文王第四子,輔助武王伐紂,立有大功,武王多依賴之。武王道:“禦弟有何見解,可解朕之惑?”姬旦道:“我王所慮甚是,然沒於王事者無承封賞,當體恤其親屬子嗣,立碑紀念,四時祭祀,使其雖死猶榮,以不妄烈士為國捐軀。”

武王道:“立碑祭祀,朕自當行之。隻是朕思:古之部落以家族血緣關係相維持,一旦成仇,冤冤相報,何日得了。夏商以來,天下以血緣相傳。紂無道,殺妻滅子,太子殷郊殷洪,雖知順逆,然皆於血緣,不遵師命,違天行事,臨陣背叛,反戈相擊,此事勿忘也。今朕得天下,朝堂之上端坐著各位卿家高賢,卻不知背後又有多少仇家在惦記著報仇雪恨。若不問順逆,皆立碑祭祀,則對忠於王事者為不公也,也無以警示後人,蓋不為取也,此惑何解,以使後人和諧,化幹戈為玉帛。”

班部中走出丞相薑尚薑子牙,武王立身迎接太公,太公參拜,武王令內侍扶起就座道:“尚父有何見教?”太公道:“關於王之惑,臣思之久也,老臣昆侖山拜師之時,師尊就有此議論,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女媧造人,人分貴賤,常有爭鬥,三皇五帝,多有殺伐,朝代家天下後,雖為有德者居之,但天下也是靠打出來的,戰爭殘酷,勝敗互有,生死輪換,雖各為其主,然死於非命者如何肯於甘心?如若冤冤相報,於國不利,陛下之憂是也。此惑如何得解,也是師尊關心之命題,故師祖鴻鈞道人令其徒師伯老子、師尊元始完此題解,師叔通天道人予以參讚,師尊曰:‘人死不得複生,軀體魂魄結成人身,人亡軀體成朽骨,魂魄何去?若將魂魄集於一處,寄死於生,升於天堂,天堂人不能去,魂魄人無所知,寓意念予想象,不事爭鬥,不生異念,豈不和諧。自古以來,神仙無數,神不歸一,無所適從。現殷商天下氣數已盡,紂王無道,周家興起,將有殺伐,也是時運如此,當有無數求仙了道之人,忠臣義士以及不知順逆之人參於進去,何不趁此時機,將亡者封為神靈,共處天堂,天靈感應,後人釋怨,豈不為好。’此議師伯讚同,師叔不認,派其弟子多予阻撓,逆天行事,故其弟子多死亡。鑒於師叔不從,師祖令師伯、師尊造封神榜,造神三百六十五位,滿一周天數,以示天庭圓滿,天神歸一。我在山修道四十載,和師尊共鑲封神榜,明確此理。師尊道我仙道不成成人道,命我下山輔助陛下,興周伐紂,今大業已成,我將按師尊旨意,將亡者填寫封神榜,自此以後,人間生死禍福皆由天父天子賜予,天父為天堂玉皇,天子為人間帝王,應天順人,天子代天以牧萬民。此意,不知陛下恩準否?”

武王聞聽大喜,即予準行,班部中轉出召公爽來道:“我王不可,自陛下賜我負責刑獄以來,賞罰皆由天子,人間敬畏的也是天子,如若設立神明,則天下眾生頂禮膜拜者將不獨天子也。今我大周獨有天下,何必再設神靈以管理人間,況誰人見著神仙來?”

隻見周公旦笑道:“賢弟何其不明也,設立神明,正是為人。人之魂魄形成思維,人之軀體構就行為,人之行為,他人所知也,人之思維,他人無所知也,用無影之神明管理不知之思維,勸人以善,戒人以忠,有何不可。就是賢弟管理的刑獄,要知既有天堂,定有地獄,生死輪回,旦夕禍福,自有天定,人畏天、畏地、畏神,安於自然,雜念不生,爭鬥不起,家穩國安,尚父之言是也。”

武王見周公旦如此之說,樂道:“尚父神人之說正是為國,隻是不知為何建一周天,封神榜封何許人為神,尚父是否可講解一二。”

薑子牙道:“所封之神乃是上界神道,自有星宿照應,漫天星光無數,照應人間生靈無限。伏羲帝觀占星相,刻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故應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相應,天人感應,值此人間變局,以周代商,神仙應運而生。師尊僉押封神榜正適時也,師尊不涉俗事,令我代師封神,將沒於王事者按其德行予以封之,不知陛下能否恩準?”

武王道:“將亡者封神,朕之所願也,隻是今在朝各位卿家,皆德義之士,立有大功,安得不能一一封神。”薑子牙笑道:“陛下之好意臣知之,卻不知封神乃是虛妄,意念而己,活人萬萬不可。天地人為三才,人鬼神為三界,界之所限,不可逾越。師伯、師尊僉押封神榜時告誡:‘生死不測,死後封神。’如將活人封神,是求其死也,當忌。神鬼自是一體,隻有成鬼方可為神,勿為敬神而將人當鬼待之。故老臣不能將活人封神,也為生死輪回之說,望陛下諒之。”武王點首道:“相父之言甚是有理,隻是不知相父將何人封神。”薑子牙道:“請聽老臣慢慢道來。”太公細說封神之事,武王與眾大臣靜耳細聽。

薑子牙道:“自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到如今,英靈無數,各有祭祀。查有軒轅皇帝大帥柏鑒,征伐蚩尤,戰有勳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千年沉淪,冤尤可憫。為慰自古以來沒於王事無有封誥者,及無數有名無名先烈者之忠魂。封其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以領以往,以示傳繼。可否。”武王稱善。

黃天化乃道德真君弟子,興周伐紂先鋒官,青春無邪,建有大功,捐軀馬革,情實痛焉!援功定賞,當存其厚,陛下以道德治天下,可以其為道德化身,手握雙錘,盡打天下不平之事,封其為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可否。”武王稱善。

國家之穩形重五嶽,黃飛虎乃國之重臣,猶於國之柱石。與蔣雄等五人協力同心,忠義誌堅,欲效股肱之願;豈意陽運告終,齎誌而歿。封其為東嶽泰山、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封崇黑虎南嶽衡山、聞聘中嶽嵩山、崔英北嶽恒山、蔣雄西嶽華山。以昭示國泰民安、國運昌盛。可否。”武王稱善。

聞仲聞太師,位人臣之極品,輔相兩朝,英風銳氣,竭忠補袞,然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雖劫運之使然,其貞烈之可憫。封其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職,率領雷部諸神興雲布雨,萬物托以長養,誅逆除奸,善惡由之禍福。可否。”武王稱善。

申公豹乃我同門師弟,不遵師命,助逆拒直,身喪北海,情難釋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封其為東海之神,朝觀日出,暮轉天河,夏散冬凝,周而複始,管理潮汐,不得休閑,為天下倒行逆施者之戒。可否。”武王稱善。